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高雄哈馬星代天宮

哈瑪星是位於台灣高雄市鼓山區的一個地名,泛指現今五福四路與鐵路平交道的交會處以南,至鼓山漁港、漁市場,東至高雄港車站一帶的臨港線鐵路(已停用),西至哨船頭東側。
哈瑪星原本是海域,日治時期時,日本當局在高雄建立港口,為了疏濬航道,於是利用淤泥填海造陸而形成。「哈瑪星」此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當地有兩條濱海鐵路通往商港、漁港和漁市場,日語稱為「濱線」(日語:はません,Hamasen),當地居民以臺語稱之為「哈瑪星」(Ha-ma-sing)。
哈瑪星一帶在日治時期分屬壽町、新濱町、湊町等行政區,都是新生地。而從新濱町港邊至渡船頭邊的漁市場有一條專為轉運鮮魚的濱海鐵路,且因該地區的各種行業幾乎皆與港區及濱線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後來哈瑪星即泛指今南鼓山地區。
哈瑪星設立的「打狗停車場」(今高雄港車站)為縱貫鐵道的終點。附近不但是高雄市政經中心,更是高雄港現代化發展的起源地,曾是當地最繁榮的地區,但因市中心東移而慢慢沒落;近年來則朝著觀光等方向發展。
本宮肇建於民國四十年間,其建廟緣由,當溯自民國十九

年臺南縣北門鄉蚵寮村民移居哈馬星(今南鼓山一帶)謀生之際

,秉奉一貫的虔誠信仰,自故鄉『保安宮』迎請清水祖師金身

蒞境護佑,由旅高鄉親輪流奉祀,以為精神寄託。此外,當時

哈馬星一帶居民並以『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青山寺』

觀音菩薩、『蚵寮保安宮』池府千歲及南山紫竹林觀音菩薩等

神佛為信仰依歸,每逢清水祖師佛辰(農曆正月廿二日)必返鄉

迎請眾神駕臨今鼓山魚市場內,設立臨時神壇安座,以供境內

有緣善信膜拜祈安,並演戲酬神滿俾求合境平安、四時綏靖。

臺灣光復後,工、矞、漁業漸次發展,經濟欣欣向榮,本

區信眾安居樂業之餘,感念神佛庇佑恩澤,於民國三十八年農

曆四月集會商議建造公厝以安奉諸洞天神佛,隨即恭請『南鯤

鯓代天府』吳府千歲暨『蚵寮保安宮』池府千歲前來主持建廟

事宜。嗣後,經吳府千歲起駕指示,擇點廟地建廟,並命名為

『高雄代天宮』,冀以奉祀『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蚵

寮保安宮』池府千歲及清水祖師等神尊,旋組織董事會負責籌

建事宜,由主神吳府千歲指派周成日擔任董事長一職,另派任

董事莊格發、鄭進步、王登山、王金鑑、蘇文章、王峯巒、王

金局、郭鬢、王木林、羅善、陳生啟、以及代表洪老福、洪

嚴、王定國、王朝回、蔡海清、凃大陣等人。肇建之初,信徒

原意為建造公厝以便利膜拜,未料吳府千歲所擇點之廟地相當

廣闊,信眾深恐以當時之人力物力無法負擔,幸經與會執事和

衷共濟,積極擘劃,復蒙各界善信大德踴躍捐輸,在萬方響應

下,於民國四十年歲次辛卯六月初二日辰時破土動工,擇吉於

民國四十三年歲次甲午十月十五日卯時奉請神佛入龕安座,建

廟工程前後歷時三年,克盡全功,實繫之於天佑人助也
民國四十八年六月,奉本宮主神池府千歲指示興建後殿, 增祀觀音菩薩,由第二任董事長莊格發統籌領導,於民國四十

九年歲次庚子正月開工興建,全部工程均奉池府千歲指示進

行,並定殿名為『青雲寺』。由於本宮肇建以還,神威顯赫,

受恩信眾感戴於心,值此後殿興建之際,無不傾囊捐款,以為

叩謝,因此施工期間經費充裕,工程進行順利,於民國五十一

年底(壬寅歲)竣工。翌年癸卯二月十九日由池府千歲主持,舉行

觀音菩薩等神佛之開光安座大典。
 

  民國六十六年興建宏偉牌樓,越三年。又於廟庭兩側建造

典麗雅致之龍鳳雙樓,至此,本宮堂皇之規模始告完成,蔚為

南鼓山首屈一指的宗教聖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