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

大目降十八嬈

 現今臺南市新化區在古時稱為「大目降」,是西拉雅語Tavocan音譯,意為「山林之地」。原為平埔族聚落,但早在明鄭時期就已有漢民來臺開墾「大目降」即今日臺南市新化區之舊稱,又稱「大穆降」。而「十八嬈」又稱「十八嬲」,十八係指為農曆18日,嬲指涉女性追求情欲的行為,後因民眾認為嬲(音同鳥)字不雅,改稱嬈(音同饒)。早期臺南縣的麻豆與大目降(新化)在元宵節間皆有「十八嬈」的習俗,關於此項風俗的起源時間、地點,目前尚未發現直接而充足的證據。根據民間傳說,大目降於古代是風水師口中的「八卦蜘蛛穴」,此穴中軸在原三角湧仔農會前的十字路口處,即今日中正路與中山路交叉路口,向8方輻射出8條交通路線:往臺南、關廟、玉井、新市等4條是主線,往大灣、唪(ㄈㄥˇ)口、虎頭埤、礁坑等4條是副線,共8條線,構成一幅似八卦、蜘蛛狀的圖形,因而得名;除了「八卦蜘蛛穴」之外,又有「七星墜地」的傳說,「七星墜地」的七星,指的是當地7座廟宇:朝天宮、武安宮、北極殿、天壇護安宮、太子宮、觀音亭和清水寺,這7間廟宇的主神為包含媽祖的天上7位神尊,七神降臨人間,共佑生靈。此地結合「八卦」、「七星」,為地靈人傑的風水寶地。

然而,相傳「八卦蜘蛛穴」的蜘蛛精會定期作怪:蜘蛛精吐絲結網,因此產生穢氣,造成地方上的不平安,尤其是每當農曆新年過後,大目降的婦女如同中邪一般,不操持家務,放蕩形駭、浪漫不羈,或者行為怪異、不受控制。
於是,先民分別興建了以天上聖母為主的「朝天宮」,還有以觀音菩薩為主的「觀音亭」,以及以玄天上帝為主的「北極殿」(今上帝廟)、以三太子為主的「太子宮」、以清水祖師為主的「清水寺」、以武安尊王張巡為主的「武安宮」、以護國尊王謝安為主的「護安宮」,共同組成了「降內七廟」,合力鎮守新化地區的安全,使蜘蛛精一直被鎮壓在穴中無法出來作亂。但不幸到了清同治元年(西元一八六二年)五月十一日,發生芮氏規模六點六的「台南大地震」,造成當時台南及嘉義地區至少造成一千七百人死亡,超過八千七百三十五間房屋全倒,「降內七廟」也因此嚴重受損,因而導致蜘蛛精趁機出來作亂,使整個新化地區的婦女如同中邪一般,不但不操持家務,還放蕩形駭,浪漫不羈,尤其是農曆新年過後,更是行為怪異,不受控制,所以在束手無策之下,只好求助於「朝天宮」的天上聖母。
於是,媽祖顯靈指示,在「降內七廟」還沒修復之前,要解決此問題,必須由祂集結觀音媽、玄天上帝、三太子、清水祖師、武安尊王、護國尊王等「七星眾神」遶境巡庄,再配合信眾們手持火把,隨神轎隊伍助陣,才能齊心滅除蜘蛛精。
因此,就在元宵節過後的農曆正月十八日,利用夜晚時間,所有人集結在「朝天宮」,點燃俗稱「擔仔火」的煤油燈,以三太子打頭陣,媽祖娘娘押後,眾人手持火把,隨著七神隊伍,一同繞街遊行,藉由眾神的神威,以及鑼鼓喧天和火把的烈焰,共同合力清除蜘蛛絲,驅趕蜘蛛精回到蜘蛛穴中。此法果然使當地婦女恢復正常,後來新化居民便依循此例,在每年農曆元月十八日晚間,擧行「十八嬈」遊行,迎請「降內七廟」眾神一同遶境。
據耆老表示,此法果然使地方婦女恢復正常,一切作息如舊,後來新化街內居民都會依循此例,於是成為地方上農曆新年元宵節後的大事。後來每年農曆正月15日即會聘請戲班酬神、高僧誦經、陣頭表演、布施飲食、普渡、虎頭埤放水燈等,直到農曆正月18日,人們於夜晚提著點燃的煤油燈,在朝天宮集合,利用晚上迎神遊街後才結束。甚至之後演變成抽籤決定遊街巡庄路線,讓傳統的農業社會,更增添人與人共同參與地方事務的機會,也令新化地區熱鬧不已。
而現有文獻中並無法確定大目降十八嬈發源於何時,然而,其繞境儀式
的地理空間提供了起源年代的間接證據:十八嬈繞境儀式之區域範圍,在今日新化市街平地的中心位置,其市街約於清朝乾隆、嘉慶之際形成;而傳說中「七星墜地」的7座廟宇,觀音亭建於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朝天宮建於嘉慶12年(公元1807年)、北極殿建於嘉慶22年(公元1817年)、武安宮建於嘉慶年間(公元1819年前)、清水寺建於道光5年(公元1825年)、天壇護安宮建於道光6年(公元1826年)、太子宮建於道光7年(公元1827年)。據上述綜合判斷,倘若將傳說中「七星墜地」與「十八嬈」合而為一的說法正確,則「十八嬈」的舉行時間,應晚於大目降市街形成後與7座廟宇皆興建完成的道光7年(公元1827年)以後。
然而在日治時期,因為中日戰爭爆發(公元1937年),皇民化運動開展,傳統漢人宗教信仰與民俗活動遭禁,大目降十八嬈亦然;終戰、國民政府來臺後,也未再舉行。直到民國84年(公元1995年),因地方文化逐漸受到重視,才恢復辦理,並將活動改為白晝舉行;民國89年(公元2000年)又再舉辦1次。這2次都因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的前身)的重視與經費挹注,活動內容變得多元化,除傳統繞境之外,普渡誦經、蒙山施食、虎頭埤放水燈、花車遊行等等,歷時3天,十分精采。除了這兩次擴大舉辦之外,之後雖沒有年年各廟聯合舉行,公廟朝天宮還是會自行以媽祖神駕(指神明的座車)繞境一番。民國98年(公元2009年)再度聯合盛大舉辦後,固定每3年舉辦1次,民國101年(公元2012年)與民國104年(公元2015年)的大目降十八嬈,皆是由白天熱鬧至夜晚的盛事。
新化地區的大目降十八嬈,不同於別處的十八嬈僅止於「迓(ㄚˋ)媽祖」(即「迎媽祖」)之媽祖繞境活動,同時還結合「八卦蜘蛛穴」與「七星墜地」的民間傳說、風水觀念、神明繞境儀式,以及相關習俗等部分,為全臺獨有。大目降十八嬈演變至今,歷年的活動期間雖略有所不同,不過多半為期3天,從農曆正月15日便開始演酬神戲,但重頭戲皆在農曆正月18日晚間的出巡繞境。
臺灣廟宇依公眾性多寡大致上可分為:祖廟、公廟、角頭廟、私人神壇。相較於解決私人問題的私人神壇,公廟旨在保護地方,此外,公廟具有歷史與民意基礎,固定的轄境與信眾,是富有公認權威之公眾場所。而『角頭』,指具有相同祖籍、血緣、職業屬性或生活方式的居民所形成的聚落。角頭中所祭祀之主神,多為聚落居民之祖先由大陸原鄉帶來之神祇,居民以該廟為精神上的中心,稱之為「角頭廟」。大目降十八嬈的繞境儀式,就是由降內6座角頭廟及1座公廟共7座廟宇聯合舉行。新化區「(大目)降內七廟」的各廟陣頭及信眾會先集合於公廟朝天宮(媽祖廟),抽籤決定遊街巡境路線,然後出發,由太子宮的太子爺當開路先鋒,朝天宮的媽祖押後,所有參加人員手持火把參與繞境,沿途居民多會擺香案迎接神駕,有的信眾則沿途加入繞境的行列。參拜祈禱、萬炮齊鳴,陣頭隨家操演、文武神轎入民家受供降福,街坊鄰居圍堵,場面十分熱鬧。以民國101年(公元2012年)的「新化大目降十八嬈祈福夜祭」為例,除了原有的火把之外,更添加了鞭炮、蜂炮與煙火。由於全市街民眾一起參與,凝聚地方意識,是十分有意義的民俗活動。
註:當地流傳的「大目降,十八嬈,嬈甲攀籬笆爬豬稠(即豬圈),感謝媽祖佛光普照,咱做伙持火把除妖」俚語,前半描述婦女行為失控的景況,後半則闡述了公廟朝天宮身為信仰中心的重要性。
所有心情:
2

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嘉義媽祖大道與六興橋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天上午出席時任行政院長,核定斥資3億6千多萬元整建完工的嘉義縣溪北六興宮前「六興橋改建工程」通車啟用典禮。賴清德表示,這座橋整建近2年不僅是解決鄉親出入方便,還解決水利問題,強調中央在嘉縣內各基礎建設補助達200億元。

在地方民代爭取下賴清德今凌晨決定參加六興橋改建完工啟用典禮,賴10點05分抵達溪北六興宮參拜黑面三媽,並徒步走100公尺至會場,地方鄉親湧入千人,排兩側熱情歡迎拍照,有國小生更自述未來要當總統,請父母帶來見總統參選人賴清德。

賴清德表示,中央對嘉縣建設很重視,除路平專案40多億及水利建設近70億等,縣內基礎建設達200億元,賴也說,橋整建過程最大的監工者分別是新港奉天宮大媽開台媽祖、北港朝天宮二媽及溪北六興宮黑面三媽的庇佑得以順利完工。縣長翁章梁表示,六興橋能改建可說是媽祖自己爭取的,是賴清德時任行政院長時核定,六興橋建於民國80年,原寬度8公尺全長314公尺,經改建橋梁全長315公尺,路拓寬15公尺,北側抬升1.6米、南側抬升1.8米。

「橋做得真美真好!」溪北村內8旬阿嬤們開心徒步來回走人行步道說,原本僅2線道,現在整建後,有人行步道、機車道及車道,這樣用路人在行駛上變更安全,因為很期待通車一早上就約鄰居先拜媽祖完,一起來橋上看熱鬧走新橋。

六興宮主委江筱芃表示,全台最接近媽祖的聖橋就是六興橋,共10間友宮陣頭近3000人一起迎盛會,她任主祭官騎白馬帶領陪祭官們各騎7匹馬走過六興橋至廟前,大家期待已久一條安全回家的橋終於完成了。

縣府指出,2021年10月開工改建至今歷時1年多,橋改建含道路總改善長度480公尺,深槽區採用大跨徑懸臂工法預力箱梁橋形式跨越,全面提升行車安全性,交通部公路局補助1億2973萬6千元,經濟部水利署補助2億928萬元,縣府負擔2273萬元,總經費3億6191萬1千元。翁章梁說,六興橋是串連新港鄉溪北村與太保市田尾里的重要交通橋梁,且位於六興宮的門戶前,橋面設寬廣人行道,將廟宇意象融入橋名柱、路燈古典燈具及人行道鋪面設計,將成嘉義宗教觀光新地標。

斥資3億6千多萬元整建近2年完工的嘉縣溪北六興宮前「六興橋改建工程」今天通車啟用,副總統賴清德特地到場參與盛會。記者呂慧瑜/攝影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出席斥資3億6千多萬元整建的嘉縣溪北六興宮前「六興橋改建工程」通車啟用典禮。記者呂慧瑜/攝影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出席斥資3億6千多萬元整建的嘉縣溪北六興宮前「六興橋改建工程」通車啟用典禮。記者呂慧瑜/攝影
斥資3億6千多萬元整建近2年完工的嘉縣溪北六興宮前「六興橋改建工程」今天通車啟用,地方8旬阿嬤歡喜走新橋。記者呂慧瑜/攝影
斥資3億6千多萬元整建近2年完工的嘉縣溪北六興宮前「六興橋改建工程」今天通車啟用,地方8旬阿嬤歡喜走新橋。記者呂慧瑜/攝影
斥資3億6千多萬元整建的「六興橋改建工程」今通車啟用,六興宮主委江筱芃任主祭官帶領陪祭官們各騎7匹馬走過六興橋至廟前。記者呂慧瑜/攝影
斥資3億6千多萬元整建的「六興橋改建工程」今通車啟用,六興宮主委江筱芃任主祭官帶領陪祭官們各騎7匹馬走過六興橋至廟前。記者呂慧瑜/攝影





全台媽祖信徒引頸期盼的嘉義縣「媽祖大道」入口意象即將完工。位在新港鄉月眉潭橋上,大道起點的媽祖左右護法千里眼、順風耳將軍,昨天由藝術家謝東哲引領亮相,透過精湛的在地交趾陶與馬賽克剪粘鑲嵌特色,讓民眾大開眼界,預計媽祖誕辰時會完工。
被譽為媽祖朝聖大道的新港鄉月眉潭橋到台19線北港溪橋頭,9.5公里就分布了5間歷史悠久的媽祖廟,包括黑面三媽六興宮、新港奉天宮、笨港長天宮、笨港天后宮及北港朝天宮等,每年吸引近400萬信眾前來朝聖,十分熱鬧。去年,縣長張花冠在新港奉天宮陪媽祖過年的除夕晚會上宣示,嘉義將要打造全球第一條「媽祖大道」,並將此工程列為縣府重要的施政觀光建設;今年第一期的起點,千里眼、順風耳、媽祖鳳冠及北港大橋路口的金、粉、黑三面媽祖,共5座大型雕塑,預計4月底將完工。交趾陶剪黏藝術家謝東哲表示,大型雕像原本預計12.6公尺,但為了閃避上空的高壓電線,將綠色千里眼與紅色順風耳分別降低為10.8及10.5公尺的安全範圍,並將設計改成罕見坐姿,分別坐在玉山與阿里山上,十分有趣。謝東哲指出,2座大型雕像表面各以26萬片交趾陶、金屬釉面馬賽克及剪粘鑲嵌,動員12名在地匠師,花費近3個月的時間施工,是地方工藝與宗教結合。象徵嘉義52萬人口的陶瓷片,也代表著嘉義人在入口處,歡迎外地信徒前往參觀。

2023年8月8日 星期二

金瓜石金泉寺

很多台灣人崇拜的神都是真的人,像媽祖、保生大帝,都是生前造福人群,死後受人祭拜成神。但206位溫州來台的礦工,生前離鄉背井、冒著危險在金瓜石挖金礦,做的是福國利民的功德,豈料死後卻是「獨在異鄉為異鬼」,不但回不了家,還被居民當成擾亂地方安寧的孤魂野鬼。 去年5月,演一法師途經金泉寺時,就是因為聽聞這206位溫州礦工的遭遇,發願標下金泉寺的用地,請人整修、重設佛寺,一改金泉寺先前陰森恐怖的形象。 待將來機緣成熟,演一法師計畫將206個骨灰罈遷葬它處,原址則變成佛寺,另立206個地藏普薩像,有僧人住持頌經,將之規畫為一個歷史文化園區,讓後世之人感恩紀念這些有功之人。 金泉寺是在日據時期建造的,當時在金瓜石開採金礦的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於1931年至1935年間招募數千名中國工人,其中溫州籍平陽、瑞安、玉環等地工人約有三百多人,他們為求溫飽揮別父母妻兒,飄洋過海來到金瓜石,因此,當時的礦工寮又稱為溫州寮。據金瓜石當地退休礦工陳石城表示,早期礦工工作環境很差,常得矽肺症而亡,為了安葬包括日本人在內的金礦工作人員,有日本淨土宗在當地建立布教所,命名金瓜石寺,寺廟下方有首座電氣化火葬場,專門焚燒意外死亡或病故的礦工,焚化後的骨灰就存放在寺廟的地下室。 1937年七七事變後,這些溫州礦工返鄉路斷絕,客死異鄉,無親人善後的金瓜石礦工骨灰都安置在金泉寺地窖。金瓜石寺在戰後改名成「金泉寺」,由台金公司接管。 1969年,日本政府派員來台將日本礦工骨骸全數遷出,剩下仍存放206個骨灰罈。1987年,台金公司結束營運,金泉寺無人管理,骨骸散落,雜草叢生,相當淒涼。 1992年,臺北市溫州同鄉會在金泉寺豎立紀念碑、整修墓園,並登報找尋家屬,因事隔久遠,幾無人回應。自1999年起,金瓜石當地居民就固定舉行祭祀儀式,並整理這些骨灰罈清查造冊,每到農曆七月就舉行普渡法會。2002年9月3日,在金瓜石石山里里長吳乾正的號召下,居民清理金泉寺附近掩沒在荒煙蔓草間的步道,於2003年10月18日完成初步清除工作。2018年6月28日,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市議員林裔綺服務處主任蘇有德、吳乾正以及地方耆老等人再度會勘金泉寺,歷時一年多,新北市政府將金泉寺列為暫定古蹟。 吳乾正世居當地,從小就知道金泉寺的故事,當地人都叫它為「番仔墓」、「和尚廟」,但因為年久失修,「骨灰塔」、「火葬場」的印象,讓當地人都不太敢靠近金泉寺。 民國84年、年僅28歲的吳乾正就選擇回鄉做民宿,並成為台灣民宿協會創會會長,對他來說,「溫州寮」、「和尚廟」、「火葬場」卻是金瓜石活化文化、歷史資產的好素材,情形就像最近熱播的大陸鄉土劇「去有風的地方」一樣。 因此,從2002年當選里長起,吳乾正就開始遊說鄉親重修金泉寺,並得到當地瓜山國小校友會的支持,募得106萬元善款,開始整理金泉寺。 吳乾正認為,在重修金泉寺的過程中,大家都學到一堂「生死課」,在面對火葬場的遺址時,大家似乎都比較能正面看等人生必經之路——死亡。

2023年6月19日 星期一

布袋嘉應廟古香路

 嘉義縣布袋鎮信仰中心的嘉應廟,因疫情停辦3年的「請王迎后」大規模遶境今年復辦,同時也恢復了中斷26年的赴北港朝天宮恭請三媽作客的百年習俗,今天龐大陣頭神轎隊伍浩浩蕩蕩抵北港朝天宮,受到董事會熱烈歡迎,兩廟恢復交誼,重建歷史,成為雲嘉宗教一大盛事。

嘉義縣布袋鎮嘉應廟「九龍三公」,每年「請王迎后」平安遶境、燒王船,是古早布袋庄宗教盛事,早年嘉應廟出巡遶境,必定到北港朝天宮恭請開基三媽前往作客,直至26年前,因故中斷。

配合疫情,嘉應廟燒王船大遶境也停辦3年,今年再度號召多家廟宇,復辦平安遶境,值得一提的是,廟方同時也決定今年恢復中斷26年赴「北港迎三媽」的傳統古俗,今天上午延綿長達約1公里的神轎陣頭隊伍抵達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率董事會親迎,一路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兩廟歡喜重建友誼,蔡咏鍀表示,布袋和北港有如隔璧親家,在種種機緣下,再度促成恢復這條古香路,兩地善信均為之振奮。全球鯤鯓王聯誼會總會長高俊雄也專程隨行見證兩廟重搭友誼之橋的歷史一刻。

嘉應廟主委蔡榮江表示,到北港迎三媽作客,是嘉應廟百年傳統,曾因故中斷多年,許多布袋老一輩信眾一直期待能再恢復這條古香路,廟方從善如流,今年在疫情後復辦大遶境的同時,三公爺也降駕指示要恭請北港媽祖至布袋庄作客,恢復古香路,別具意義,期許北港媽與布袋九龍三公友誼長存。

嘉義布袋嘉應廟九龍三公延傳百年的「請王迎后」古香路,中斷26年今天重新恢復,再赴北港朝天宮迎媽祖作客,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親迎。記者蔡維斌/攝影

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東嶽大帝

 從古自今,提到了陰間地府多數人會先想到的大多為牛頭馬面、閻羅王等,而也有大多數人認為閻羅王與城隍爺為地府最高的行政神,但其實在祂們之上還有著一位統領冥界的最高司法行政神,不僅主管著一切幽冥事務,在人世間的禍福也需要祂定奪,且還有一項超度亡魂的神秘科儀「打城」必須恭請祂作主,究竟是哪一位厲害神祇呢?

東嶽大帝尊像(圖/寶島神很大)
東嶽大帝尊像(圖/寶島神很大)©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東嶽大帝尊像(圖/寶島神很大)

這一位超強的神明就是「東嶽泰山天齊大生仁聖大帝」,也稱「東嶽大帝」、「嶽帝爺」等,為五嶽大帝之首。根據傳說東嶽大帝最初為泰山的山神,但在民間流傳,人在往生之後最先會去到的地方為泰山,每位亡魂都需要先經過東嶽大帝的審核與批准才可進入輪迴,且在遇到家中不平靜或是枉死都可以尋求東嶽大帝幫助,也因此轉為人格神。

►統領地府「東嶽大帝」降駕度亡魂 直擊現場

廟方舉辦法會為亡魂超度。(圖/翻攝自高雄地獄殿)
廟方舉辦法會為亡魂超度。(圖/翻攝自高雄地獄殿)©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廟方舉辦法會為亡魂超度。(圖/翻攝自高雄地獄殿)

而因為東嶽大帝掌管著幽冥之事,不論是被煞到或是冤親債主討債都會請求嶽帝爺做主,也因此衍生出了「打城」的科儀,幫助往生的親人能夠接受超度,脫離苦海,而打城的意思為打開枉死城,超度其中亡魂之意,因為主要分為10個步驟:請神、招魂、拜懺、行路、卜赦旨、出城、食藥、拜飯、過橋、送亡。

►統領地府之神!東嶽大帝降駕驅邪嚇壞眾人

信徒等待問事。(圖/翻攝自高雄地獄殿)
信徒等待問事。(圖/翻攝自高雄地獄殿)©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2023年4月9日 星期日

相國寺

 趙匡胤是北宋的開國皇帝,一生功勳卓著,尤其是他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因此名留青史,但是他年僅50歲就暴斃,由其弟趙光義繼位,從此皇帝的位置就沒有他的後代子嗣了,全是趙光義的子嗣,在帝制時代國的分裂局面,堪稱悲情。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畫像(圖/翻攝百度百科)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畫像(圖/翻攝百度百科)©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畫像(圖/翻攝百度百科)

趙匡胤執政期間對於佛教相當感冒,認為佛教對於民生無益,即位之初本想廢掉佛教,可傳說有一件事卻打消了他的這個想法。據說趙匡胤有一次微服私訪來到了相國寺,剛走進寺院就看到一個喝醉了的和尚在嘔吐,弄得滿地狼藉,趙匡胤對此感到噁心,小心翼翼的走過這個和尚的身邊,避免踩到對方吐的東西。

不料,就在此時那和尚突然一把抱住了趙匡胤,趙匡胤雖然是皇帝,四處征戰頗為驍勇,對付一位手無縛雞之力的和尚理當手到擒來,可他發現無論他怎樣掙扎,竟然掙脫不了這個和尚,這時他才意識到這個和尚肯定不是一般的和尚。

此時和尚開口說,「你切不能廢除佛教的噁心!現在天色這麼晚,你白龍魚服,小心有人殺害你,還是趕緊回宮吧!」趙匡胤聞言大驚失色,又掙脫不了和尚,只能答應不會廢除佛教。

回到宮中的後趙匡胤越想越不對,便讓人去找那個和尚,順便把對方吐的東西帶來,可派去的人根本就沒找到那個和尚,只帶回了對方吐的東西,原來是他御前香爐里的香灰,從此他便打消了廢除佛教的念頭。

相國寺。(圖/翻攝百度百科)
相國寺。(圖/翻攝百度百科)©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相國寺。(圖/翻攝百度百科)

此事不知真假,聽起來並不可信,可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記載的另外一件事卻與之雷同,而且頗為可信,因為在這本書中歐陽修記載的大多都是朝廷上的舊事和士大夫的瑣事,大多都是親身經歷,可信度自然極高。

地點同樣是在相國寺,只是趙匡胤並不是微服私訪,而是以皇帝的身份前來燒香拜佛,可見到佛像他就為難了,問了句「我跪還是不跪?」,從趙匡胤早期對佛教的態度來看,這個問題一個回答不好,可能會連累整個寺廟僧人的性命。

這時一旁的僧錄便突然說道:「不跪」,這「僧錄」其實是各朝從僧人中選拔出的僧官,說起來也算朝廷的人,趙匡胤又問為何?和尚道:「現在佛不拜過去佛」,這八個字很可能挽救了全寺的性命。

此人不漏痕跡的拍了個馬屁,將趙匡胤比成了現在佛,而佛教中過去佛、現在佛和未來佛,不得不說這馬屁拍的讓人舒服,而趙匡胤更是「微笑而頷之」,因此還定下了皇帝拜佛不用下跪的規矩,還被後來朝代所沿用。

2023年2月1日 星期三

天主教

 (中央社記者黃雅詩台北1日電)香港榮休樞機主教陳日君透過臉書表示,他日前到梵蒂岡參加先教宗本篤十六世喪禮,返港後即身體不適,年初一晚上更因呼吸困難住院,目前仍留院進行各種檢查。陳日君是力挺香港民運及公開反對梵中協議最知名的天主教高階神職人員。他1月初前往梵蒂岡參加先教宗本篤十六世喪禮,期間獲得教宗方濟各單獨接見,教廷官網並在事後罕見主動刊登了教宗與陳日君的合照。

陳日君昨天在臉書發布「給囚友的信」,向他經常固定探視的囚友報平安。

陳日君表示,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喪禮對他非常重要,天主讓他成功去羅馬參加,「仿如奇蹟一樣」,包括法庭批准警方讓他取回護照,航空公司剛好有班飛機讓他能及時趕上喪禮,因此他覺得更加不能放棄這個機會前往。陳日君表示,他遠赴羅馬,感到自己是代表全香港、全中國的教友,向教宗本篤十六世表示敬愛。

陳日君形容,到梵蒂岡那4天實在是奇蹟,不只因為他能夠參加喪禮彌撒,而是他竟可在彌撒前親自到本篤靈柩前,將頭靠著它悼念,本篤下葬後,他又得到一個特別機會下去聖伯多祿大殿的地下,在安放本篤靈柩的地方瞻仰祈禱,他真心感恩能夠前往參加。

不過陳日君透露,那開心的4天也是很辛苦的4天,出發前,他已肩膊發炎、背脊疼痛、兩手麻痺,回來之後10多天一直在修院做病人,不可能出來探望朋友,但他一直以為這些問題會漸漸好轉、康復。

陳日君表示,不料身體情況繼續惡化,兩手更腫脹起來,到年初一晚上,呼吸甚至開始困難,這讓他想起2016年攻擊他肺部的那種病菌(當時須留醫3星期),這令他開始緊張並決定去醫院,很幸運,經檢查後並非6年前的病菌。

陳日君表示,感謝醫院的修女及醫生,為他進行各種檢查,堅持要徹底地看看這副90有多的身體狀況如何。因他一直留院,所以到今天外界也不太聽到他的消息。不過他請大家放心,「可以說香港最高級的醫生正在照顧我,然而我仍未知哪個時候才能來探望你們。」

陳日君表示,在祈禱中大家永不分離,他會不斷為大家祈禱,也請教友在祈禱之中記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