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安南區七庄十六寮:

七庄十六寮:

和順寮庄(和順寮、五塊寮、中洲寮)、安順寮庄(溪頂寮、南路寮、陳卿寮、草湖寮、總頭寮、新寮、布袋嘴寮)、溪心寮庄(溪心寮)、海尾寮庄(海尾寮)、媽祖宮庄(本淵寮)、公親寮庄(公親寮)、學甲寮庄(溪南寮、學甲寮)

安身立命起草寮;地號出名十六寮
中洲五塊公親寮;和順南路陳卿寮
總理府衙溪頂寮;草湖布袋嘴新寮
總兵鎮守總頭寮;學甲溪南溪心寮
鹽田官衙本淵寮;大道公廟海尾寮

安南十六寮地區村落:
境主:北汕尾媽祖宮鹿耳門天后宮/四草大眾廟
成員:中洲寮保安宮/外塭和濟宮.崇聖宮.興護宮.順天府/五塊寮慶和宮/舊和順慈安宮/新宅新安宮.濟福寺景德祠/三塊厝大慈宮/新和順保和宮/南路寮保鎮宮/五佰戶慈雲宮/溪頂寮保安宮.中安宮.福德宮.代天宮/陳鄉寮保山宮/布袋嘴寮代天府/總頭寮興安宮/府安路白仙宮/草湖寮代天宮/十三佃慶興宮/新寮鎮安宮/公親寮清水寺/十二佃南天宮.大神榕武聖宮.福德宮/溪心寮保安宮/本淵寮朝興宮/海尾寮朝皇宮.代天宮/農場寮神農宮/公塭萬安宮/溪南寮興安宮/學甲寮慈興宮/鹽田北寮鎮安宮/鹽田南寮永鎮宮

土城以前一直是西港仔堡管的..後來1920年疆域重劃..歸到七股庄..到了1938年時才畫到安順庄的..安順庄在光復後從台南縣安順鄉改畫到台南市時改名為安南區
土城地區村落不屬安南十六寮,安南十六寮是指安明路以東村落為安南十六寮,土城是從七股割地國過來的。


這是流傳在台南市安南區十六寮的一首歌謠,道出了台江陸浮之後,先民開發所形成的庄頭部落。
台江內海,古稱(海翁窟),是進入台灣重要之地,由北汕尾島與隙仔島形成的隘口,稱之為鹿耳門,為進入台江內海的咽喉要地,當時的航運頻繁,而有(鹿耳連帆)之稱,可見當時情形,後因商而繁華,才會有(三郊)之興起,然清道光三年(1823)七月,一埸大風雨,台江內海於一夕陸浮,形成一大片的海埔新生地(菅仔埔),吸引了附近的民眾進入開墾,官方則於道光七年(1827),由台灣兵備道(孔昭虔)核發墾照,菅仔埔由此正式進入開墾期,漸次形成聚落,此區稱為外武定里,初期共有十三個庄頭,分別為和順寮(北門、西港、佳里、學甲移入)、新寮(由布袋移入)、溪頂寮(又稱安順寮、許群寮,由洲仔尾《吳祝記》移入)、南路寮(又稱下安順寮,由高雄湖內圍仔內移入)、中州寮(由學甲中州移入)、五塊寮(由中州寮移入)、陳卿寮(由陳卿最先移入,故名)、總頭寮(由府城林總頭移入)、溪心寮(學甲中州移入)、海尾寮(由將軍吳姓移入)、本淵寮(由黃本淵移入)、草湖寮(由布袋移入)、布袋嘴寮(由東石、布袋移入),這就是最早的十三寮,由上面可看出,由蕭壟平原一帶的民眾移入開墾最多。
而後來再加入外塭仔寮(由麻豆移入)、溪仔(土乾)寮(資料不詳)、公親寮(西港蘆竹崙《方曾》移入),此為早期的十六寮,後來則由原西港堡所轄之溪南寮(埔頂《黃軍、洪理》移入)、學甲寮(學甲《莊朝奉》移入)頂替外塭仔寮跟溪仔(土乾)寮,這就是現今的安南(台江)十六寮。
另外有些村落形成時間比較久,或是比較小與名稱的關係,未列入十六寮內的,共有大港寮(外渡頭魏姓移入),十二佃(府城韓姓墾首開發),箔仔寮(雲林箔仔寮吳姓移入),公塭仔(西港蚵殼港移入),新宅(學甲中州移入),十三佃(北門、佳里、西港南海埔移入),土城仔(西港大塭寮郭姓移入),土城仔中州角(學甲中州移入),郭分寮(東石、布袋移入),蚵寮(北門蚵寮王姓移入),虎尾寮(布袋新塭虎尾寮移入),鄭仔寮(外武定里新寮、鄭仔寮移入),青草崙(西港大塭寮郭姓移入),十分塭(外渡頭移入)等。
由於原鄉情深,故地名常與遷移地同名,更會攜帶祖佛香火奉祀,而另形成台江信仰的三主軸,一、媽祖(先民渡海來守護神),二、保生大帝(學甲保生大帝系統),三、千歲爺(西港刈香,十二瘟王系統)等主要信仰(分佈於台江北側,初因西港堡二十四庄轄區,後因土城斷香改變路線,使台江北側,幾乎全加入西港香,而成為千歲爺的子民)。
台江(安南區)的開發,辛苦又艱難,不但要受台江母河(曾文溪),這條(青眠蛇)時常泛濫成災而常(走大水),更因常改變河道,而使界址不清,造成居民衝突不止,但也使得居民更刻苦耐勞,庄頭向心力極強,更孕育出繁榮的宗教信仰,多樣庄頭陣頭,為台灣廟會文化寫下一頁燦爛的光輝史。(註):版權所有,引用請註明。
李和倧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4396065675


 西元 1887 年(清光緒 13 年)臺灣建省,原臺灣府改稱臺南府,原臺灣縣改稱安平縣。北臺江之和順寮莊(新和順、舊和順、外塭、中州寮、五塊寮)、安順寮莊(下安順、頂安順、溪頂 寮、布袋嘴寮、新寮、總頭寮)、溪心寮莊(溪心寮、十三佃)、海尾寮莊(海尾、溪仔墘)、媽祖宮莊(媽祖宮、四草、本淵寮、十二佃)等五大莊屬安平縣外武 定里

關鍵字 外武定里
請問那座廟有外武定里石爐

日本統治時代末期,日本劃分安南區的前身外武定里,學甲寮才劃入土城庄轄下.
: 同樣的媽祖宮庄轄下包含本淵寮、什二佃、四草,但是現今都是獨立的庄頭.
: 根據歷史資料,學甲寮取代人口較少的外塭仔(現今的塭南里)成為台江十六寮之一,不可忽視外塭的歷史存在.

十六寮講法,應該說一開始是5庄十三寮,五庄是和順庄.安順庄.溪心寮庄.海尾寮庄.媽祖宮庄,十三寮分別是中洲寮.和順寮(分新和順.舊和順2個).五塊寮.溪頂寮.頂安順寮(陳卿寮).下安順寮(南路寮).總頭寮.新寮.布袋嘴寮.溪心寮.海尾寮.本淵寮,後來原在西港堡的溪南寮.公親寮.學甲寮劃入臺南廳時,才成為現在十六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