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旗津「蔣公廟」

旗津區大陳義胞大多從事漁業、碼頭工作,兩間蔣公廟相距約400公尺,實踐里的「蔣公報恩觀」規模較小,又稱「小房子」,旗津三路復興里的「蔣公感恩堂」規樣較大,又稱「大房子」。 蔣公感恩堂總幹事林春生說,小房子、大房子是因為當年大陳人來到旗津後,一家五口以上住在「大房子」,四口以下住在「小房子」,因而有大房子、小房子的稱呼。 蔣公報恩觀,一樓供奉蔣公銅像,兩旁有國旗,二樓供奉阮弼真君,神像前的漁船模型,也是大陳人特有的祭祀品,祈求保佑出海的漁民。 林春生說,蔣公感恩堂供奉蔣公、觀世音與三官大帝,蔣公本來是廟裡的主神,也是唯一的神明,後來加入大陳人信仰的觀世音菩薩與三官大帝;民國96年改建時,經擲筊獲蔣公同意,將主神改為觀世音菩薩,蔣公供奉在右殿。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屏東縣定文化資產

屏東縣政府昨天宣布通過9項文化資產,包括先前被批評遭到破壞的潮州舊鐵橋、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等都列入縣定古蹟,另外,海豐三山國王廟的巡男丁,也列入縣定民俗。

「海豐巡男丁」列屏東縣定民俗,社區民眾開心。 記者翁禎霞/攝影

分享
通過的9項文化資產分別是3處縣定古蹟:「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紀念碑」、「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面浮雕祭屋」、「潮州舊鐵橋」;2處歷史建築:「恆春張家北門祖厝」、「新埤玉環善牧天主堂」。
縣定民俗及有關文物4項:來義白鷺maljeveq(祖靈祭)、來義高見maljeveq(祖靈祭)、來義望嘉pusau(送祖靈)、海豐巡男丁(燈)。縣府昨天通過的9項文化資產,最有看頭的要算是望嘉舊社人頭骨架與人面浮雕祭屋。文化處表示,推測在400年前荷治時期就已存在,人頭骨架是排灣族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人頭骨架,見證望嘉部落發展歷史與原住民族的戰鬥文化。文化處表示,望嘉舊社在排灣族歷史上有其重要性,文資委員建議未來可朝整體區域的「文化景觀」來努力。另外,潮州舊鐵橋屹立在東港溪近百年,與高屏舊鐵橋屬於同一時期作品,是台灣鐵路發展史的重要見證,去年鐵橋因施工破壞古蹟面貌,引起地方民眾強烈反彈,文化處表示,列入縣定古蹟是避免再被破壞,未來會透過研究調查,再來決定是否重建鐵橋。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2017七媽會百年大祭

台中萬春宮管理委員會及執事人員近20人,攜帶「七獻(七種供品)」大禮分別是香、花、燈(燭)、果、餅、財帛(金紙)及樂,表達高度誠意,送大帖(又稱聖帖,意即邀請函)過程中,萬春宮帶來台南前甲正和軒演奏北管古樂,隆重又喜氣。台中萬春宮住持洪永松誦念大帖內容,主委吳金雄率管委會委員、執事人員上香,向「南瑤媽」報告「百年七媽會」籌辦事宜。彰化市長兼南瑤宮管理人邱建富和管委會幹部收大帖與見面禮,感謝台中萬春宮把南瑤宮列為送大帖的第一站。洪永松表示,台灣西部鐵路1908年全線貫通,台中火車站與第二市場1917年同時完工啟用,當時台中區長林耀庭恭請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梧棲朝元宮和台中萬春宮、樂成宮合辦4天祭典祈福,俗稱「七媽會大祭」。吳金雄也說,七宮廟媽祖神尊聯合駐駕台中40天,盛況空前,留下珍貴合影照片,迄今流傳台灣宗教界,萬春宮期盼再促成七媽相會。台中萬春宮媽祖被尊稱「台中媽」,聖示同意舉辦百年七媽會,這次換成台中市政府主辦,萬春宮協辦,預訂明年7月8日一連三天在台中公園讓七媽再相會。


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鹿港魯班公宴

傳延百年的彰化縣鹿港魯班公宴,昨天依古禮祭祀,多名「人間國寶」工藝大師擔任執事人員,文化部長鄭麗君擔任主祭,透過國家重視和發揚傳統在地文化,讓在地文化成為社區營造3.0的根基。鄭麗君表示,未來行政院長會主持行政院文化會報,從國發會、教育部、勞動部、農委會等跨部會通力整合,把在地產業、在地人才、在地文化當成台灣文化發展及社區營造3.0根基。鹿港魯班公宴民國85年創辦,匯集精緻工藝大成。民國97年登錄為民俗及有關文物類文化資產,桌次逐年增加,今年擺設108桌,依年齡長幼排序,漆器工藝泰斗王清霜、傳統燈籠大師吳敦厚的作品,就擺在前兩桌。鹿港地區工藝師傅120年前組成「魯班公會」,每年各拿出精緻新作,在魯班誕辰日(農曆5月7日)當成供品祭拜祖師爺,供品可看不可吃,俗稱「看桌」,別具特色。今年工藝家黃媽慶等人擔任十大護法,人間國寶施鎮洋、李秉圭等人擔任祭典執事人員,引導主祭官鄭麗君獻上規、矩、尺、斧等工事用品。祭典結束後,鄭麗君與陪祭官彰化縣長魏明谷等人換下古裝,一身便服逐桌觀賞供品,朝陽鹿港協會理事長黃文秋等人導覽,多名工藝家到場解說製作難度。米粿製成的草蝦、螃蟹、花枝栩栩如生,鄭麗君忍不住湊近細看,讚嘆「好像真的」。今年有多名大師的第二代繼承人也參展,鹿港區以外的如布袋戲偶大師徐柄垣、土黏香大師許智雄等人共襄盛舉。

北管

苗栗縣後龍鎮慈雲宮「共樂軒」歷史悠久,北管子弟班致力發揚傳統音樂,但面臨成員年老凋零的窘境,如今僅剩十餘人。廟方不捨百餘年文化中斷,公開招募北管班學員,不限年齡資格,只要有心學習都歡迎免費報名。共樂軒的北管子弟班與神將班已有上百年歷史,子弟班團長余神威說,早年休閒娛樂不多,地方仕紳組成北管班,以信仰中心慈雲宮作為聚會場所,大家齊聚一堂演奏樂器,北管文化傳承至今。余神威說,雖然子弟班一度中斷,民國六○年代重新籌組,慈雲宮重建也特別規畫共樂軒會館,慈雲宮遶境、出巡或進香團來訪,子弟班一定共襄盛舉從不缺席。不過,北管屬於傳統音樂,願意學習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子弟班面臨嚴重人才斷層,成員最多有五十多人,現在僅剩十餘人。「有將但沒有兵啊!」余神威年輕時就加入,嗩吶、通鼓等樂器樣樣通,成為團長身兼教學重責,無奈沒人要學,他希望不只年輕學子,歡迎更多人參與,共同傳承文化。北管子弟班每周一、三、五晚上在廟旁練習,傳統樂音悠揚很引人注目,後龍國小四年級學生林侑儒、新港國小三年級學生詹竣傑去年陸續加入北管子弟班,由於年紀小、視譜快,資深團員都誇讚「很有天分」。廟方希望未來能與學校合作開班,讓更多人學習北管,讓這項傳統文化能永續傳承。

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淡水大拜拜

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爺將在明、後天舉辦「暗訪」、「遶境」,俗稱「淡水大拜拜」;今年廟方恢復傳統,長約7公里的遶境路線將以「人力扛轎」護送蓬萊老祖出巡,老祖不用再低頭坐進車轎。

今年淡水大拜拜新做的轎子重120公斤。 記者徐葳倫/攝影

分享
清水祖師又稱「落鼻祖」,相傳老祖若要告知信徒有事發生,鼻子就會落下。最近一次落鼻在今年3月間,因用貨車載送老祖,路上顛簸,帽沿擠壓到鼻子;送回後廟方人員趕緊跪拜,將鼻子黏回,所幸無大事發生。管委會副主委李宗燦說,清水祖師遶境已有80幾年歷史,22年前老祖改為搭車遶境,今年算是恢復傳統、「試辦」人力扛轎。恢復原因有二,一是車轎的門稍小,老祖得「低著頭」進入車轎,有些許不敬;其次是有信眾稱老祖有感應,想改回坐人力轎,3日擲筊請示老祖獲得首肯。爭清水祖師爺 淡水、艋舺曾打官司【記者徐葳倫/新北報導】1884年(清光緒10年)法軍攻打淡水時,地方流傳淡水居民曾迎出清水祖師助戰,竟大勝法軍,光緒帝賜「功資拯濟」御筆匾額。因當時淡水無祖師廟,安置於艋舺,後來引發淡水、艋舺兩邊爭奪來台首尊清水祖師的官司。相傳清水祖師神像為清朝年間由一名僧人攜來淡水港化緣,離去時盤纏用盡;當時淡水翁姓仕紳提供協助,遂與其結緣,將神像留給翁家。後來地方流傳祖師爺庇佑,在清法戰爭西仔反大勝法軍,加上皇帝賜匾,地方參拜者漸增而建廟,建廟初期翁家將神像置於艋舺。管委會副主委李宗燦說,當時淡水居民認為這尊顯靈的清水祖師像,本為淡水所有,淡水無廟才寄放艋舺;而艋舺則認為這尊顯靈的清水祖師是淡水人從艋舺祖師廟迎去助陣,才大勝法軍。李宗燦說,為此艋舺廟方還打造一尊一模一樣的老祖神像,要淡水廟方「相認」;相傳要請回老祖前一天,老祖托夢廟公會在祖師爺鼻額上做「記號」,廟公相認時,一眼認出老祖鼻額上的蒼蠅,才順利認出本尊。他說,為了神像歸屬,雙方在日據時期還打起官司,後來決定農曆的單月,蓬萊老祖本尊供奉在艋舺,雙月則供奉在淡水,這項規矩也流傳到現在。因6月恰逢「淡水大拜拜」,因此4、5月留在淡水,6、7月則在艋舺。

淡水清水祖師遶境從最初到現在己經有八十年的歷史,今年除了跟以往一樣,分成兩隊同時出發進行之外,另外蓬萊老祖出巡的轎子,經過擲筊同意將會改成用人力的方式,安排50人力來扛轎遶境,可以說是恢復古早的傳統方式。
明(9)日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而每到這個傳統節日,淡水清水巖祖師廟就會舉辦大遶境活動,清水祖師遶境,從最初到現在己經有八十年的歷史,每一次都會有大批的信眾參與。清水巖副主委李宗燦指出,蓬萊老祖出巡的轎子,高近兩公尺,底色是暗紅色,加上金邊龍柱,還有在夜晚發出繽紛色彩的燈飾,就是這一次傳為蓬萊老祖打造的神轎,而這座神轎用的是檜木,重達120公斤,因此若是要在這兩天的遶境當中,將會按排超過50多位的人力輪流扛轎。副主委李宗燦表示,原本在過去22年的遶境當中,都是以貨車改裝,加上神轎來做為蓬萊老祖出巡的轎子,不過原本的神轎,在門口的地方太小,老祖進出都必需協躺著方式,讓信眾覺得有些不敬,因此在經過22年之後,重新打造神轎,用人力的方式,而這也經過老祖擲筊同意,所廟方說今年可以說是恢復古早的傳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