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宜蘭五結鄉「二結王公文化節」

五結鄉「二結王公文化節」昨天上演重頭戲「過火」儀式,全台各地逾20間廟宇共襄盛舉,信徒捧神明或扛神轎,飛奔踏過火紅的上萬斤木炭,象徵除晦祈福,場面驚險;今年也透過「掠童乩」儀式(掠,台語抓),揭曉王公的代言人,由泥水工人林坤智連續第12年獲選。

香火鼎盛的二結王公廟是地方重要的宗教信仰中心,每年農曆11月15日過火儀式吸引大批人潮,使當地有「驚王公生,毋驚過年」的俚語。此習俗的由來是王公經年為百姓消災解厄,為避免沾染不淨,藉由過火儀式去除王公身上的穢氣,永保神力。
「掠童乩」是在過火儀式之前,乩童藏於村中某處,王公的輦轎在廟口「發輦」,分東、西、南、北向,衝往乩童藏匿處,把童乩找出來,泥水工人林坤智連續第12年被選為乩童,隨即「起乩」,在臉頰兩側穿上銅針,隨著輦轎回到廟埕,接著展開「過火」儀式。
多達2萬多台斤的炭火堆置廟埕前,燒得火紅,過火前先撒鹽米,象徵驅邪淨化,也有降溫作用,再由前導信徒手執黑令旗率先跨越火堆,王公神駕、乩童及各路神明跟隨在後,依序跨越。二結王公廟董事長張明華表示,如此有意義的廟宇文化,盼能一代代傳下去。

新營廟宇

「哇!1萬6318尊神尊」,再加上新營太子宮廟宇上最大1尊太子爺神像,總計16319尊神尊齊聚一堂,在地方鄉親的見證下,金氏世界紀錄工作人員今天下午宣布,這次新營太子宮羅天大醮獲頒「最大規模的道教神像展示」世界紀錄。

新營太子宮本月12日豎立起燈篙,向眾神明及鄉親宣告16至24日辦羅天大醮,同時,廟方也向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單位申請,認證人員上午抵達太子宮逐一清點,直至下午1時許,認定單位正式宣布鑑醮神尊總數為1萬6319尊,打破現有宮廟鑑醮神尊1萬3千多尊的紀錄。


寺廟巡禮/台南新營通濟宮新舊廟並存 見證昔日繁華
台南新營區鐵線橋通濟宮位於五興里(原鐵線里),相傳建於清康熙年間,是急水溪河港及交通要衝,繁華一時,如今鐵線里因里鄰整併消失,更顯荒涼,不過通濟宮仍新舊廟並存,見證地方多年來的發展起落。
通濟宮主祀媽祖,相傳是先民從大陸福建省湄洲祖廟恭迎而來,來台後立廟供奉,通稱「橋頭媽」,因鄰急水溪有舟楫之利,船舶可直達位於鐵線橋的廟前。

鐵線橋位居諸羅(嘉義)往府城要道,商貿遍及今嘉南平原,聚落達千餘戶,盛極一時,但隨著近代鐵公路興起,鐵線橋沒落,民國107年南市整併村里,鐵線里併入鄰近五興里,僅存鐵線橋名稱。
通濟宮奉祀大媽、二媽、三媽、東媽和西媽等5尊媽祖神像,1939年日據時期,日方以「妨礙交通」名義拆廟,將神像帶到新營郡役所火化,傳說準備火化時,因東、西媽臉上流汗珠嚇壞日人,令居民迎回逃過一劫。
戰後居民重新發起建廟,聘請府城匠師葉鬃擔綱重建,民國39年落成,廟宇格局為二進三開間式建築,分為三川殿、天井與正殿,廟宇規模小巧精緻,建築裝飾具有樸實感。
民國82年,因舊廟頹傾,廟方在約200公尺外另蓋新廟,舊廟仍留祀兩尊媽祖並在民國86年列入3級古蹟,迄今保留清乾隆31年的「再重脩鐵線橋碑記」與嘉慶14年的「置租立業碑記」,有重要歷史價值。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古典三獻禮祭儀

國際開漳聖王文化節16和17日舉行,百年歷史的台中市西屯啟興宮將在活動中傳承三獻禮古禮。啟興宮主委廖松柏說,東南亞祭典三獻禮因早年口語相傳,已失傳或不全,啟興宮至今仍保有完整、40分鐘的三獻禮,屆時將首度完整呈現並全程錄影,同時製成光碟送給國內外信徒,傳承祭典科儀。
廖松柏說,大陸福建省漳州民眾為感念唐朝陳元光對當地開墾建廟祭祀,隨著人口外移,包括台灣、東南亞目前都有供奉開漳聖王的廟宇,信眾超過2000萬人,其中台灣有300多座廟宇最多、信眾達500萬人,為台灣民間四大信仰之一。
他指出,啟興宮主祀開漳聖王,今年主辦「國際開漳聖王文化節」,中外10國逾千名信徒參與。16日下午啟興宮廣場前將有一系列傳統藝文表演及台灣小吃,並邀請台中市長林佳龍演講「開漳聖王與東協經濟~兼談台灣的新南向政策」、講師黃昇源談「開漳聖王公對我們的期望」及迎賓晚宴。
17日上午在啟興宮廣場前舉行的聯合祭祀典禮是重頭戲之一,展演台灣正統科儀流程示範,並有會旗交接儀式等多項活動。
另有332年歷史、供奉媽祖的中市萬和宮,至今每年都也依古禮舉行三獻禮祭儀,從鳴鐘九響、擂鼓三通揭開序幕,依序進行迎神禮、上香禮、初獻禮、讀祝禮、亞獻禮、三獻禮,以及分獻禮等,歷時一小時。
地方人士說,啟興宮與萬和宮的三獻禮都是古禮,但對象不同,啟興宮是開漳聖王,萬和宮是媽祖,儀式各有特色。台中市啟興宮主委廖松柏(左三)接下開漳聖王聯誼會旗,主辦今年的國際開漳聖王文化節...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雲林縣西螺福興宮

時隔一甲子再現古香路!雲林縣西螺鎮福興宮舉辦太平媽祖文化季,帶領「太平媽」前往北港進香,遵循古禮舉辦上轎典禮,今天熱鬧起駕,縣長張麗善、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等人都到場見證,古香路之旅沿途行經元長、新港、北港廟宇及聚落會香祈福,11月13日回鑾西螺市區遶境賜福。

西螺福興宮表示,參酌過往團隊編組、路關與會議紀錄,會香這4天將拜訪古香路上每間友宮、村落,希冀牽起彼此深厚情誼;會香前三日,由全體董監事奉置天臺稟奏上蒼,祈求此行順利,今晚將駐駕元長鰲峯宮、第2晚駐駕新港奉天宮、第3晚駐駕北港朝天宮,可在隨香地圖,查看太平媽鑾轎即時位置 https://pro.godroad.tw/E221101/

西螺福興宮董事長楊文鐘說,近百餘年來,西螺福興宮僅在1920年(大正9年),以及1960至1962年連續3年曾到北港進香,今再逢壬寅佳期,盼讓古香路再現,致敬前輩與先賢無私為媽祖服務精神;另,會拍攝全紀錄典藏影片,為後世保留珍貴廟宇文化紀錄,讓媽祖溫暖的愛帶給人們希望與生機,祈求世界和平、人民生活安定。

雲林縣西螺福興宮「太平媽」今起轎前往北港會香,縣長張麗善(中)到場扶轎。圖/西螺福興宮提供
雲林縣西螺福興宮「太平媽」今起轎前往北港會香,縣長張麗善(中)到場扶轎。圖/西螺福興宮提供
雲林縣西螺福興宮「太平媽」今起轎前往北港會香,吸引千人到場。圖/西螺福興宮提供
雲林縣西螺福興宮「太平媽」今起轎前往北港會香,吸引千人到場。圖/西螺福興宮提供
雲林縣西螺福興宮今遵循古禮辦理上轎典禮。圖/西螺福興宮提供
雲林縣西螺福興宮今遵循古禮辦理上轎典禮。圖/西螺福興宮提供
北港朝天宮媽祖新港奉天宮




雲林縣西螺福興宮今年適逢建廟300周年,廟方即日起舉辦系列活動,有文有武、有靜有動,要一路熱鬧到起駕當天30日晚上,廟方邀請民眾到西螺鎮旅遊、送媽祖出門遶境外,西螺大橋也有施放長達528秒、百萬煙火秀。
西螺鎮長鄭玲惠、西螺鎮農會總幹事廖錦富和西螺鎮民代表會主席鍾任明,昨天分別打扮成武將、農夫和說書人,他們共同為福興宮媽祖遶境活動當代言人,「西螺有好米、西螺武術」,大家在廟門貼上香條,宣告媽祖遶境活動開始。福興宮太平媽30日晚間起駕,展開15天14夜500公里遶境祈福,範圍涵蓋彰化、雲林2縣共14鄉鎮,11月13日回鑾;台灣民俗文化研究達人林茂賢今晚打頭陣,要帶領民眾在星空下談媽祖文化,25日晚上起駕宴席開300桌,安排藝人感恩回饋晚會演出。福興宮董事長楊文鐘表示,太平媽祖遶境是西螺鎮的大事,年年吸引上萬人參與,由於遶境逢秋收後,也有慶豐收之意,今年逢300周年,鎮公所、代表會和農會全動起來,在廟埕、西螺大橋等地舉辦系列活動,鼓勵民眾深入造訪西螺小鎮;27日晚上有明華園歌仔戲總團,當家小生孫翠鳳領銜演出,29日晚間人間國寶布袋戲大師黃俊雄,要在廟埕揭開史艷文與藏鏡人身世之謎。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宜蘭縣三星鄉集慶村的甘泉寺

三星鄉集慶村的甘泉寺供奉浮雕千手千眼觀音,經信徒陳慶隆考證,這座觀音是日據時期駐紮附近的日本軍所供奉,屬於宜蘭33座靈場觀音中的第16號,甘泉寺的歷史和日本淵源頗深,昨天正逢廟慶,文史工作者陳榮楷還寫了藏頭詩贈廟方典藏。
甘泉寺供奉「千手千眼觀音」是浮雕式神像,上面寫著「清水寺,第16番」等字樣,文史工作者陳榮楷和陳慶隆前來拜觀音時,發現這和台灣多數廟宇供奉的觀音不同,經了解,原來這座觀音和日本京都的清水寺頗有淵源。陳慶隆說,不少日本人篤信觀音,他們會選定一處靈場,設立33座觀音祭拜,每座觀音造型不同,日治據時期除了宜蘭有設立,還有4個縣市,但因年代久遠,多數觀音神像都已遺失,宜蘭33處觀音僅剩11處,甘泉寺的供奉的「千手千眼觀音」是其中第16號。甘泉寺旁是水源地,設有自來水淨水場,日據時期曾派日軍駐紮,1925年供奉這座觀音神像,之後當地民眾認為觀音很有靈感,守護水源供鄉民飲用,因而建廟創甘泉寺供奉。昨是觀音得道日,也是甘泉寺廟慶,廟方除舉辦慶典,陳榮楷特別寫了一首「三星甘泉寺甘露滋萬物泉水潤眾生」藏頭詩,送給甘泉寺典藏慶祝。三星甘泉寺和日本有很深的淵源,昨天廟慶,陳榮楷(右2)寫藏頭詩送給廟方收藏。 記...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台中市豐原區鐮村里金陵祠土地公廟

全台上千多座土地公廟,台中市豐原區鐮村里有「國際化」的土地公廟,分別為鳥居、巴洛克建築風格,因民國20年代受日式皇民化運動、經濟蓬勃發展影響,村民集資將傳統廟宇融合歐風與日式風格,讓「伯公」住在異國風建築。台中市豐原區鐮村里共有6座土地公廟,其中2座為「異國風」,鐮村里長林隆源說,昔日鐮村里地理環境絕佳,且有豐沛水源,吸引有錢人定居生活,舊稱「金谷」。鐮村里民常與豐原區街上仕紳交流,民國20年代流行的日本皇民化運動、歐洲思想潮流,逐一顯現在村落信仰中心的土地公廟建築風格。兩座異國廟宇都興建在鎌村路上,鐮村社區發展協會導覽解說員林格充解說,歐風的巴洛克式土地公廟,屋頂立體的雕刻牆面,宛如一座小型美學建物,後方保留傳統客家廟宇風格,有以石頭堆成小丘的「化(花)胎」,象徵信徒走過能順利求子。金陵祠土地公廟則結合日式鳥居與中國牌坊,不同於日式紅色鳥居,金陵祠鳥居體為石頭灰色,且上面掛著「湖光天遠」牌坊,相當罕見,廟內6根柱聯分別刻上楷書、篆書與隸書字體,別具特色。鐮村社區發展協會表示,不少遊客慕名來兩座土地公廟參觀,人數20人以上可提前預約導覽解說,電話:0928-913-586(鐮村里長林隆源)、散客也不必擔心,可下載「農村好讚APP」,現場掃描牆面QR Code條碼,即可聆聽影音導覽解說,輕鬆遊。巴洛克式土地公廟,地址:台中市豐原區鐮村路107巷102弄176號附近、金陵祠鳥居土地公廟,地址:台中市豐原區鐮村路271巷63號對面。
台中市豐原區鐮村里的「金陵祠土地公廟」,廟內6根柱聯分別刻上楷書、篆書與隸書字體...

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彰化市公所管理的15座寺廟

國內各大寺廟大都由民間組管理委員會管理,但彰化市有15座寺廟是由市公所管理,包括香火鼎盛的媽祖廟南瑤宮。公所成立寺廟室掌管寺廟業務,為全台唯一,派駐在各廟的廟祝視同公務員,每年打考績,經費核銷也需符合政府採購法,寺廟辦法會請法師、建醮都須招標。彰化市公所管理的寺廟包括南瑤宮、元清觀、開化寺、福德祠、關帝廟、慶安宮、聖王廟、懷忠祠,由公所直接派人管理,其餘7間則委外由當地民眾組成管理委員會運作。彰化市長邱建富指出,彰化是開發很早的商業古鎮,從大陸漳州、泉州來台墾殖,依民間信仰建廟,歷史都相當悠久。日據時期日本官方限制台人寺廟活動,信徒逐漸凋零,部分寺廟無人管;縣府民國44年依照監督寺廟條例將這些「荒廢寺廟」收回,交給彰化市公所代管。市公所成立寺廟室負責寺廟管理業務,主任林大猷指出,寺廟室與其他課室一樣預算獨立編列,每年須經市民代表會審議,從修廟、建金爐到金紙經費逐一審查,「買支掃把也須依規定上公文」。不過,寺廟室也隨著每任市長重視程度不同起起落落。現任市長邱建富6年前上任後投入廟務,舉辦南瑤宮開放民眾搶頭香,也恢復傳統徒步進香,與中斷27年交流進香的北港鎮朝天宮重新接觸,大甲媽每年遶境彰化市,與南瑤宮會香更是各方矚目的盛事,南瑤宮媽祖今年還分靈到美國西雅圖。市公所也推動「還廟於民」,民國100年核准第一件「還廟於民」申請案,將彰山宮廟產返還給民間組成管委會運作;但廟務運作紛爭不斷,讓地方上搖頭,認為還是交給公家單位來管理,減少紛爭與弊端。不過邱建富認為,還廟於民是民主趨勢,仍歡迎原始信徒提出申請,爭取管理權。

她管寺廟20年 助古蹟元清觀重生

彰化市寺廟室管理的元清觀是國家古蹟,2006一場深夜大火,讓寺廟嚴重受損,經4年修復才重新開放。館長林宜芬(左)歷經艱辛重建,盡力讓老廟浴火重生。 圖,林敬家攝影

分享
彰化市寺廟室管理的元清觀是國家古蹟,2006一場深夜大火,造成正殿、迴廊和三川殿部分木構建築被燒毀,經4年修復才重新開放。館長林宜芬歷經艱辛重建,「修復後的元清觀永遠不夠完美」,她跑遍各地尋找合適的天公爐,也找師傅打造新龍柱,盡力讓老廟浴火重生。
林宜芬最早在市公所市長室服務,後來轉為寺廟室員工20多年,負責協助元清觀、大東門福德祠等工作,對廟務相當熟悉。地方上稱「天公壇」的元清觀,建於1763年,保存具歷史價值的清代古匾、雕刻和蟠龍柱等,一夜大火付之一炬。火燒後的每一天,林宜芬在廢墟裡尋找殘骸,撿拾破碎的剪黏、交趾陶,搶救文化遺跡;正殿的玉皇大帝神像臉部因大火炭化受損,居民看著遭火襲的元清觀傷心掉淚,神像經半年修復暫奉後殿才得以安定民心。她說,重建過程壓力大,火燒元清觀是信徒一輩子陰影。如今元清觀浴火重生,香火鼎盛,彰化市公所也啟動「燭火禁令」,要求管理的所有廟宇禁止明火,也不使用燭台,光明燈採LED燈裝置,香爐從18座減到10座,廟宇不燒金紙,改集中管理送往溪州焚化爐焚燒。

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新埔褒忠義民廟放水燈嘉年華,

新埔褒忠義民廟今日下午三時舉行放水燈嘉年華,由法師完成法會儀式後,在鑼鼓喧天聲中,由溪南輪值祭典區聯庄總爐主徐元雄,帶領各地總爐主和信徒,端著水燈到鳳山溪流放,場面氣勢滂礡。今年義民祭放水燈儀式,約莫30座水燈將放入鳳山溪中,義民廟總幹事魏北沂表示,藉由水燈引路,讓水界孤魂接引到義民廟來享用普渡供品。文史工作者黃有福表示,昨天在義民廟廣場前豎起燈篙,是用來迎接地界孤魂,今天放水燈則是招引水界孤魂,邀請到祭典區享用豐盛祭品。聯庄總爐主徐元雄表示,很開心今年能夠成為輪值區負責人,感謝義民爺過去犧牲生命來保護客家族群,也希望藉由放水燈活動,讓客家後代子孫感念義民爺過去的奉獻,以及希望義民爺能保佑。義民祭活動明天將是最高潮,警方呼籲民眾務必注意路線管制區,管制時間盡量不要開車進入,屆時可能影響活動進行。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嘉縣廟宇

六腳鄉大庄五福宮(舊廟)被歷史洪流和淤砂淹沒,如今僅存寺廟屋頂露出農田中,地方文史人士最近尋訪耆老,證實這間古廟可能有1、200年歷史,地底下不只有廟身,更可能還有龐大的村落遺跡,文史人士正在奔走,希望保存這座歷經洪水氾濫,更顯歷史感的古廟。
住新港鄉的雲科大老師陳素雲最近看到經典雜誌1張相片,是一座古廟埋沒在沙土中,僅露出廟簷等屋頂部分,雖然全文重點在笨港遺跡和考古發現,卻未提及該古廟。由於這張相片看起來相當震撼,陳素雲和新港頂菜園負責人陳明惠等對文史古蹟考證很有興趣,最近展開查訪並找到現址。陳明惠說,這座廟是大庄五福宮的舊廟,根據專家查考,前殿有100年歷史,後殿可能已有200年,早年是笨港地區大庄的蘇厝寮、扶朝里和水埔里等3個村落的共同信仰中心,經過北港溪數百年來氾濫和改道,如今扶朝里和水埔里位於北港溪北岸,屬於雲林縣境,蘇厝寮變成在南岸的六腳鄉境。民國48年八七水災,五福宮遭到大水嚴重侵損,後來整治河川時興建堤防,陳明惠說,耆老抱怨原本堤防線要保護寺廟,後來竟蓋在另一邊,造成五福宮位於堤防外河道中。堤防興建後,大庄居民也陸續遷出到有堤防保護的另一邊,遷村後的大庄,和扶朝里都另建新的五福宮。五福宮舊廟雖然沉埋,但仍不斷遭到宵小覬覦破壞,陳明惠等史文人士正極力奔走,期待沉埋的舊廟能以原狀保存下來,已獲地主初步首肯。此外,舊廟有1、200年歷史,和舊廟一起被埋入土沙的村落遺跡一定很可觀,將建議考古挖掘找回歷史。


嘉義縣義竹鄉埤前村埤仔頭媽聖德宮今天上午舉行興建工程上梁儀式,由嘉義縣長翁章梁擔任主祭官,祈求天上聖母庇佑,消災解厄,全民抗疫,平安度過這個疫情。
翁章梁、總統府國策顧問鄭慶祥、立法委員蔡易餘、義竹鄉長黃阿家、議員蔡瑋傑等人手持香共同祭拜,現場氣氛莊嚴肅穆,由翁章梁等人以朱砂點梁,最後由吊車將梁柱吊上廟頂,鳴炮完成。

鄭慶祥表示,從他出生到現在70歲,第一次在義竹鄉看到廟宇上梁儀式,也是村中第一次舉辦這麼莊嚴的典禮,聖德宮預計建成3層樓高,將是義竹鄉最大間廟宇,希望媽祖神威顯赫,保佑爐下信徒家庭圓滿、安康。
翁章梁表示,上梁代表宮廟即將完成,埤仔頭媽信仰早期是由村里家庭共同成立「兄弟會」祭拜媽祖,並以香爐做為信物,由爐主輪流祀奉,後來信徒集資幫媽祖刻金身神尊,隨著神威遠播,信徒捐助下終於建成這座聖德宮,感謝媽祖冥冥之中的協助。

新港奉天宮一百多年來 不辦中元普度的原因

「很多人都問說,新港為何七月沒普度」,原來早在一百多年前的1902年,當年新港庄長林維朝即以主辦單位鋪張浪費,甚至有商家倒閉,決定廢撤新港普度。最近不少信眾倡議重辦中元普度,奉天宮表示因涉及層面複雜,還要從長研議。
嘉義縣新港金益芳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林伯奇說,全台僅有奉天宮等極少數寺廟沒有辦中元普度。 他和雲科大教師陳素雲到,新港街面的普渡在清朝嘉慶年間開始,當時士紳組成盂蘭盆會,每年7月由12名大戶和商家輪值主辦三天的中元普度,後來卻演變成主辦者講究排場,互相較勁,還有人辦到倒店。日本明治年間新港發生大旱,五穀欠收,民不聊天,當時的新港庄長林維朝(林懷民的曾祖父)力排眾議,廢撤7月普度,變為各家自己祭祀,因此一百多年來的新港奉天宮在農曆七月時都沒辦公共的普度法會。.陳素雲曾主編國史館出版的林維朝詩文集,她說,林維朝在其所撰的「事績」提及「明治34、5兩年旱魃為災,民生困難」,「新港街舊例七月盂蘭盆會,每年輪值首事12人,建醮設壇」,「窮極奢麗,費貲不少,輪值之人,商業每多倒閉」。

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踏涼傘

廟會祭典禮儀中,「踏涼傘」是澎湖特有,涼傘對陣也是澎湖最通俗、最精彩的傳統民俗技藝。澎湖的宮廟神轎出巡時,每頂神轎前,必有一把涼傘,代表該尊神明的先鋒。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為保存澎湖特有的傳統民俗技藝,與新北市方相舞蹈團合作,推出「涼傘的澎湖灣」活動,以「瘋!涼傘」創作的元素,及民俗舞蹈的節奏,在節慶的歡樂中,透過舞蹈表演與教學體驗,承傳「踏涼傘」的特色文化。澎湖縣府文化局表示,澎湖常見的傳統技藝多由台灣本島傳移,只有「踏涼傘」是澎湖所特有,神轎前的涼傘功能,除了護衛神明,以避邪穢,也做為神明之間應對進退的禮儀。神明外出巡視,金身離轎後,至入廟前,涼傘手必須以涼傘在金身上遮擋陽光,各頂神轎回廟前廣場後,涼傘先至廟口遙向廟內啟籤致意,隨後才入內安置。另外,當神明互訪時,主客雙方神轎,會在村莊入口處相會,雙方涼傘手開始行「接禮」,以「踏涼傘」儀式向對方致意和問候,這時,涼傘手開始展現其功夫與技巧,也是涼傘技藝的精華。文化局說,傳統「踏涼傘」是單獨由涼傘手表演,或主客2人表演。澎湖在地藝師新創「涼傘陣」,融合傳統的涼傘步法和套路,讓涼傘手排列各種陣式,搭配隊形變化與搭配音樂節奏,讓舞台上氣勢更宏偉、更有魅力,透過創新技藝,發掘涼傘對澎湖傳統民俗的新意義。因社會生活形態變遷與少子化,涼傘技藝缺乏傳承,文化局為保存澎湖宮廟文化最精髓的傳統技藝,透過觀摩、工作坊等,向下扎根。方相舞蹈團以民俗舞蹈為主,藝術總監薛國偉是澎湖人,他說,為故鄉薪傳文化是責任與榮耀,希望透過學生的研習,開啟凋零的傳統文化之美。舞蹈團長羅(女英)芳表示,活動以「教學」和「演出」並進,重新引領學生、鄉親,藉舞蹈肢體、鑼鼓音樂和涼傘技法,在歡樂氣氛中,重新探尋澎湖傳統文化的緣起,也增加踏涼傘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文化局長曾慧香表示,盼藉各學校團隊實際觀摩、演出與交流,增加演出經驗及參與感,讓參與的民眾,重新重視涼傘技藝對澎湖的重要性。「瘋!涼傘」活動,從9月1日的文光國中、馬公國小,校園推廣種子教學「踏涼傘」開始。9月2日由方相舞蹈團、文化局涼傘班聯合,在澎湖縣演藝廳白天演出,在校學生觀賞觀摩為主;3日晚上演藝廳,以澎湖鄉親為主觀賞。

緊臨佛光山的大樹區興田里,去年初以保隆宮為首成立娘傘團,3個月練就基本功,團員舞弄娘傘架式十足,當年即獲「中華傳統宗教總會」邀請,在佛陀紀念館擔任世界神明聯誼會迎神重責。藝師呂柏達表示,娘傘文化結合力與美,蘊涵忠義禮節,他已申請列為高雄市文化資產,盼進一步發揚傳承。
每周二晚間7點到9點,興田里娘傘團固定在保隆宮廟埕團練,娘傘手紮實踏著七星、八卦步舞動娘傘,展演各式套路,每根六斤半重的傘棍操弄10來分鐘,個個揮汗淋漓,但陣式優美搶眼。興田里長曾金益說,興田里有五大庄,各有主奉的宮廟與神尊,去年獲「農村再生計畫」經費挹注,決定傳承逐漸式微的娘傘文化,獲得高東天后宮娘傘團長呂柏達傾囊相授,成軍3個月即令人刮目相看,當年底在佛館舉辦的世界神明聯誼會之中,負責恭迎全球神尊。曾金益說,娘傘相傳是女媧所創,當時黃帝準備登基,各方妖魔討封不成作怪,女媧賜娘傘為黃帝開道,衍生成今日的「娘傘文化」,現在神尊出巡必有娘傘引導。17歲開始接觸娘傘的呂柏達說,演練娘傘各式套路需耗內力,除展現力與美,還象徵著威儀、禮節,「我不能讓娘傘文化在我手中失傳」。

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鄭成功廟

每年4月29日在台南延平郡王祠舉辦的鄭成功開台中樞祭典再起爭議,著名的台灣史作家陳耀昌發文,認為明年台南將舉辦「台南400」活動,強調多元族群,再辦鄭成功祭典顯得荒謬,建議中央永久停辦這項儀式,對此,台南市文化局代理局長陳修程表示,目前依規定今年的中樞祭典仍會照常舉辦,內政部長林右昌也會南下主祭,對於陳耀昌的說法給予尊重。

鄭成功中樞祭典的爭議已不是第一次,總統蔡英文在2016年當選後,同年公開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道歉,2017年與2018年在台南舉辦的鄭成功祭典雖然照常舉辦,但打破過去多年慣例,不再由內政部長南下主祭,而由台南市長主祭。

但在鄭氏宗親抗議下,2019年再度恢復,但同年擔任行政院發言人的Kolas Yotaka在自己的臉書上公開表達抗議,認為在在原住民族眼中,鄭成功有如台灣版的「哥倫布」,燒殺擄掠、侵奪土地、強迫殖民,不應該再舉辦中樞祭典,讓民間與地方政府自由發揮即可,但一番說法也引來抗議,並要求撤換發言人。

陳耀昌是國內著名的血液疾病專家、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也是台灣史作家,其所著的「傀儡花」一書,近期曾翻拍為公視的連續劇「斯卡羅」,引發廣泛的討論。

陳耀昌最近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鄭成功是在國民政府遷台後,被當作「漢賊不兩立」的民族英雄,但其實真正「開台」的不是鄭成功,而是原住民,「稱鄭成功為『開台聖王』可以是19世紀之前遷台移民對鄭成功的敬意,卻不可是代表當今政府視角的『中樞祭典』的稱呼,因為政府必須要強調多元族群」。

他並表示,明年台南將慶祝「台南400年」,如果又來一個「鄭成功開台363年中樞祭典」,豈不荒謬?,他很尊敬鄭成功,祖先也是追隨鄭成功渡海來台的,台灣有450間祭拜鄭成功的廟宇,顯示很多人祭拜鄭成功,但「開台祭典」不合乎今日台灣族群平等,各族群只是先到後到的精神,因此呼籲政府,永遠停辦「鄭成功開台中樞祭典」。

鄭成功原住民





延平郡王鄭成功日前向鹿耳門鎮門宮主委及信徒託夢,表示開拓台灣期間,對原住民掠地造成紛爭,坦承認錯,因此鎮門宮將於14日起連續3天舉辦原住民式超度法會,並邀原住民議員參加。原民籍議員一聽到記者的詢問,先是驚訝說「託夢是真的假的?」並表示會再看邀請函內容決定出席與否。「鹿耳門鎮門宮」主祀鄭成功與鄭母,主委林忠民表示,近來自己和信徒都夢到鄭成功託夢,祂說,鄭軍駐台期間,對原住民所做的一切,造成後代的憤恨,祂全盤接受,「該道歉的就要跟人道歉」,並指示信徒,要在14日(周日)起連續3天舉辦原住民式超度法會,祭拜原住民英靈。台南市原住民籍議員谷暮.哈就表示,雖然不知道這個夢是真是假,但表尊重,也肯定主委以正向態度道歉,會先看鎮門宮發出的邀請函內容再考慮是否參加法會。她認為,鄭成功登台期間所作所為是全體必須共同面對的歷史,但不應只是口頭及儀式上的道歉,而是要由政府付出具體行動、政策。谷暮.哈就長期為原住民爭取權益,認為鄭成功是壓迫原住民的開端,並多次率原民至台南火車站前的鄭成功銅像抗議,要求市府拆除,破除威權符號、文化霸權。原住民籍議員蔡玉枝則尊重鎮門宮的作法,也表示看見鎮門宮所發出的邀請函內容,再決定是否出席。

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第一尊七吋軟身媽祖

北港神偶公仔達人蘇健仁花了一年研究,打造出國內第一尊七吋軟身媽祖公仔,可觀賞也可入神做為供奉的神尊,搭配先前完成的軟身千里眼順風耳與神童及虎爺,形成上中下壇完整的媽祖公仔組合,今天在網路亮相,馬上受網友喜愛,詢問度高。
「只要想得到的,都做得出來」家住北港朝天宮旁的蘇健仁,經營金昭順銀樓,擁有一手煉金的好底子,手藝細膩精巧,工作之餘喜愛泥塑製作媽祖、神童等公仔,是北港有名的神偶達人,3年前他成功挑戰了困難度極高的傳統紙糊千里眼、順風耳偶頭製作,一舉成名。由於北港朝天宮第一尊媽祖神像也是軟身的,通常木雕的軟身媽祖,雕工特殊,為使神像手腳能動,關節都用木榫連接,工法不易,所以一尊軟身媽祖造價得十萬元以上。為讓神偶公仔迷,也能收藏到軟身神偶,蘇健仁花了一年潛心研究軟身媽祖的製作,終能用冷漿陶瓷,打造出第一尊七吋軟身媽祖,蘇健仁說,因冷漿陶瓷質地硬,軟身神像手腳共須有八個關節,可說是最難做的地方。蘇健仁說,七吋軟身媽祖公仔百年不損,服飾鳳冠都選用材質較好的配件,金身背後也有入神用的洞,所以觀賞或供奉均宜,但因造型較小,還是以收藏觀賞用為主,搭配先前研製成功的千里眼順風身與神童、虎爺,已成一套相當完整的媽祖組合公仔,值得典藏。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嘉義城隍廟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首次結合台東炸寒單,拚連任的國民黨市長黃敏惠、民進黨提名市長參選人李俊俋今天同台抬轎,零互動、各自揮手爭取信眾支持,黃敏惠說,城隍爺結合寒單爺為地方帶來安定,李俊俋指出,爭取觀光局將此活動列入節慶活動。

黃敏惠、李俊俋今早於嘉義北嶽廟、九華山地藏庵恭祝地藏王菩薩誕辰皆同台,也都被安排隔開位置,毫無交集,兩邊沒互動,各向民眾打招呼。

下午於嘉市城隍廟由黃敏惠、李俊俋、立委王美惠等人抬轎,由黃敏惠站主位,李俊俋和黃中間隔著王美惠;抬轎從吳鳳北路往北右轉中正路口時黃敏惠先回市府,換王美惠站主位和李俊俋繼續前行,一路繞過東門圓環、噴水圓環,兩人扛著轎進市府,黃站門口,民眾議論「有挑戰者意味」,不過雙方沒進一步接觸。

黃敏惠說,今年參與的民眾增加,城隍夜巡和炸寒單其實意義都一樣,消災、解厄、祈福,盼在疫情之下為地方帶來安定,疫情也早日退散,而此也是重要文化觀光財,要進一步推展成國際宗教觀光活動。

李俊俋指出,幾乎每年參加城隍夜巡,近年擁有更多文化觀光意涵,藉此除告誡勿做壞事,也認識嘉義,由於觀光局以往選拔節慶活動,擬推動將城隍夜巡列入,並結合店家打造觀光旅遊行程。

城隍夜巡遶境路線橫跨東、西區,隊伍中有官轎、劊子手、捕快、囚車、囚犯等遊街演示,也展示城隍爺陰陽審判的器物,如孽鏡台、油鍋地獄等道具,並選定市府大樓等5個點肉身炸寒單,光市府門口暫時封中山路,5名肉身寒單爺上陣,吸引民眾圍觀。

嘉義市長黃敏惠(右)參加「城隍夜巡諸羅城」,請出神尊。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長黃敏惠(右)參加「城隍夜巡諸羅城」,請出神尊。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在市府門口炸肉身寒單爺。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在市府門口炸肉身寒單爺。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有囚車遊街。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有囚車遊街。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在市府門口炸肉身寒單爺。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在市府門口炸肉身寒單爺。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展示油鍋地獄。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展示油鍋地獄。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有囚車遊街。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有囚車遊街。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在市府門口炸肉身寒單爺。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在市府門口炸肉身寒單爺。記者林伯驊/攝影
民進黨嘉市長參選人李俊俋(右)參加「城隍夜巡諸羅城」,請出神尊。記者林伯驊/攝影
民進黨嘉市長參選人李俊俋(右)參加「城隍夜巡諸羅城」,請出神尊。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記者林伯驊/攝影
民進黨嘉市長參選人李俊俋(前排右)、立委王美惠(前排左)抬轎進入嘉義市政府大樓前廣場。記者林伯驊/攝影
民進黨嘉市長參選人李俊俋(前排右)、立委王美惠(前排左)抬轎進入嘉義市政府大樓前廣場。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市長黃敏惠(前排左三)、民進黨提名市長參選人李俊俋(前排右一)同場。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市長黃敏惠(前排左三)、民進黨提名市長參選人李俊俋(前排右一)同場。記者林伯驊/攝影
立委王美惠(左)參加「城隍夜巡諸羅城」,請出神尊。記者林伯驊/攝影
立委王美惠(左)參加「城隍夜巡諸羅城」,請出神尊。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長黃敏惠(左二)、民進黨提名市長參選人李俊俋(右二)等人參加城隍夜巡活動,同場抬轎。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長黃敏惠(左二)、民進黨提名市長參選人李俊俋(右二)等人參加城隍夜巡活動,同場抬轎。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在市府門口炸肉身寒單爺。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城隍廟農曆8月1日「城隍夜巡諸羅城」今下午登場,在市府門口炸肉身寒單爺。記者林伯驊/攝影





昨天是農曆7月29鬼門關,嘉義城隍廟今天舉辦「城隍夜巡 夯枷解厄」活動,副總統賴清德、嘉義市長黃敏惠、立委王美惠等人都到城隍廟參拜,在鞭炮聲中城隍爺駕前先鋒吉祥社,及吉勝堂兩會合陣後,眾人共同扶轎出巡。

賴清德表示,嘉義城隍廟建於西元1715年,也就是清康熙54年,300多年前有城隍廟時諸羅尚未開城,當時諸羅所轄地區從台南佳里以北,所以今天說他回家並不為過。

賴清德說,城隍爺出巡不僅保佑嘉義人,也護佑台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讓新冠肺炎防疫工作都順利,他也代表總統蔡英文祝今天夜巡諸羅城圓滿成功。

嘉義城隍廟諸羅夜巡活動,今年有別往年不同,金門浯島城隍廟首度跨海來嘉參與,廟方特別安排百年傳統,城隍爺駕前先鋒吉祥社及吉勝堂兩會合陣,並舉辦「人模鬼樣 神鬼魅影」競賽活動。

嘉義城隍每年農曆8月1日出巡,將「逾假未歸」的鬼帶回,城隍爺駕前范、謝將軍與家將,巡視街道走陣驅鬼趕妖,許多人趁此時跟隨城隍巡街,身上背戴紙做「夯枷」,代表懺悔之意,尋求「夯枷祈福」。

今年近千信眾參加「夯枷」遊行、祈求消災解厄,參與遊行者夯枷上頭寫祈福符咒,和個人姓名地址,法師在活動結束後說「解枷」,眾人才能拿下。

嘉義城隍廟董事長賴永川說,「夯枷」台語音為「舉枷」,就是古時讓犯人套頭上四方形鐐銬刑具,古代為木頭製,如有人做錯事想要懺悔,或是發願未達成,就會「夯枷」到城隍廟向城隍爺贖罪,嘉義城隍廟以紙作枷,提供信眾「夯枷」消災解厄。









台中男子楊鴻儒2015年下藥殺害72歲男子賴光雄,將屍體裝在桶內棄置中橫公路山區,這起震撼各界的桶屍案,有許多靈異傳說,但始終未曝光的是,當年賴男失蹤長達2個月,一名乩童告知家屬要找嘉義城隍廟,只要連續得到3個聖筊,7天後就一定找得到人,後來果真如願,讓家屬至今難忘,感謝城隍爺顯靈,幫忙偵破懸案。

「難忘他離家的那一天」,賴男的高姓媳婦回憶,當時公公一早說要跟朋友去台東玩,人就失蹤,報警處理,直到一間廟宇老師起乩說「要去嘉義城隍廟,若城隍爺連給3個聖筊,7天後就會找到人」。

賴男家屬在城隍廟待了一整天,遲遲得不到連續3個聖筊,高姓媳婦想起一個夢境,是公公在一個桶子裡一直哭,研判他已經過世,但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在哪裡,城隍爺當然也喚不回,高立刻到城隍爺身邊的陰陽公,再找上文武判官,請祂們幫忙找出公公,隨後又回到城隍爺尊前,就得到3個聖筊。7天後,果真如乩童所說,警方來訊找到凶手,並告知棄屍地點在中橫。

但是仍然遍尋不著賴男的遺體,一名警官忍不住大聲罵家屬「難道他都沒有託夢嗎?」高才想起女兒曾經作夢形容人在花蓮,你要經過一座山,還有紅色的橋,聽到流水聲,再過一個隧道,就在隧道下面,有三棵樹之處。

這時一名員警聽後説「我知道在哪裡」,驅車帶家屬過去找,根據夢境描述的路線,果然找到。

嘉義城隍廟董事長賴永川說,城隍爺職掌陰陽兩管,所以陰陽兩界無論受了什麼不平待遇,都可以告知城隍爺,中橫桶屍案明顯受了冤屈,城隍爺顯靈幫忙找到人,也成為美談。





昨天鬼門關,掌管陰陽兩界的嘉義市城隍廟今天依循慣例,出巡將諭假未歸的鬼抓回陰間,預計下午2點出巡,路程11公里,並在嘉義市府、文化路與中正路口及垂楊路遠東百貨前設躦轎腳點,預計晚上10點回駕;民俗專家李寶全提醒體弱多病、孕婦、八字輕的人盡量閃避,參與的人可以帶淨符、包有香火的平安符和避免站在人群稀少處,以免被鬼沖到。


嘉義城隍廟今天下午2點舉辦「城隍夜巡諸羅境 驅除魑魅百姓安」祈福遶境活動,「躦轎...
嘉義城隍廟今天下午2點舉辦「城隍夜巡諸羅境 驅除魑魅百姓安」祈福遶境活動,「躦轎腳」據點分別為市府、遠東百貨和文化路與中正路口。圖/嘉義城隍廟提供
分享
嘉義城隍廟董事長葉源助表示,根據往年經驗,城隍爺出巡時,駕前家將若感應有鬼,將直衝捉拿小鬼,再送到城隍座前,由城隍爺收伏。李寶全指出,當神民抓拿鬼時,一定會想要掙脫,此時在旁看熱鬧的民眾有可能會被沖到,所以建議民眾盡量站在神轎旁邊或人群多的地方,隨身攜帶淨符和包有香火的平安符,保佑平安。

國定古蹟嘉義城隍廟20日將舉辦城隍夜巡祈福遶境活動,今年除了融入台灣第一所育嬰堂收養棄嬰感人史實外,路線並首度跨越嘉雄陸橋延伸西區,保佑鐵路高架化工程順利。

嘉義城隍廟總幹事葛永樂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廟方每年在農曆八月初一都會舉辦「城隍夜巡諸羅境、驅除魑魅百姓安」祈福遶境活動,今年將於20日進行,夜巡隊伍將擴大至垂楊大橋下高鐵大道及八德路一帶。
葛永樂指出,城隍夜巡每年都有一項特色,今年首揭200多年前因民變、米荒、貧窮爆發棄嬰潮,當時由官民合作在嘉義城隍廟成立台灣第一所育嬰堂收養棄嬰,今年夜巡特地融入這段感人歷史事實。

今年城隍夜巡路線將首度跨越嘉雄及北興陸橋,延伸到西區祈福遶境,並保佑嘉義市年底即將動工的重大建設鐵路高架化工程平安順利進行。

葛永樂表示,今年「城隍掃路角」路口驅鬼抓交替,將在文化路與民族路口、民生北路與林森西路口,以及自由路與友忠路口、大同路與博愛路口、中興路與高鐵大道路口,進行路口驅邪保平安。

今年「躦轎腳」據點則設在嘉義市政府前、文化路與中正路口及垂楊路遠東百貨前等3處,供民眾「躦轎腳」祈求平安。

葛永樂說,當天將準備6000包平安米上街,沿途發送給擺香案桌及躦轎腳民眾保平安。







過去民間廟會常見「城隍掃路角」儀式,現已罕見,國定古蹟嘉義城隍廟為延續這項獨特城隍文化,9月1日城隍夜巡活動將加入這項儀式,選嘉市轄常發生車禍路口抓鬼為民祈福,廟方為此特製高達4尺2的黑白無常及董李爺捕快大仙翁仔人偶,上午超大尊人偶在廟埕亮相,宣告城隍夜巡超嚇鬼。全國最大高達4尺2的仿古老黑白無常神尊人偶造型,穿素衣、頭戴古代帽,有長長的頭髮,口中吐出長長舌頭,2神尊手執鎖鏈,專職緝拿鬼魂、協助賞善罰惡懲罰惡人;董李爺頭戴將軍帽,紅面蓄髯,口露紅舌,腰繫黑巾,身材壯碩,神情嚴肅,手執執行犯人廷杖。 市長涂醒哲及城隍廟董事長葉源助到場主持,范謝將軍、黑白無常及董李爺捕快向城隍尊神參禮後,到路口「掃路角」暖身,預告城隍夜巡活動9月1日登場。葉源助說,「掃路角」指的是大馬路交會處發生車禍,有些孤魂野鬼徘徊路口抓替身投胎,也就是俗稱「抓交替」,城隍爺管陰陽城隍掃路角」介於「巡視」陰陽交會處,儀式中城隍爺在場坐鎮,由駕兪范謝將軍在路口走陣驅除趕妖「抓交替」,為民祈福。


台斗街上的林宅時敏堂由國定古蹟嘉義城隍廟戲台改建而成,是嘉義市歷史建築,但多處損壞,市府文化局邀請台南木作匠師蕭勝壬等人,進行桁木抽換和仿作等工程,市府文化局指出,修復過程處處建驚奇,完工後林宅也將延續近百年前的戲台功能,舉辦音樂會及文物展等藝文活動,傳承先人回饋社會的情懷。

嘉義城隍廟1922年建有戲台,由當時在地商賈林寬敏捐資起建,酬神謝戲,廟方後來為活用廟前廣場,擬將戲臺拆除,林長子林文章得知後,為感念父親善行,買下遺存構材,移建至台斗街現址,並作為住家使用。

文化局指出,目前林宅原有屋瓦已全數拆除,視受損程度以不同顏色布條標記,共編列至少有40個工項,以修舊如舊方式,恢復早期運用舊戲台構架,發展成住宅空間樣貌,修復過程也處處見驚奇。

蕭勝壬說,「桁木」是屋樑上的橫木。抽換工程前需一一檢視損壞情況,畢竟木頭最怕潮濕環境,易產生白蟻侵蝕,若腐朽嚴重者,直接依原有尺寸更換為同等級柳杉木,堪用者則以新材填補舊料裂縫為修復原則,既不影響建築主結構,又能維持老建築氛圍。

蕭勝壬已從事古蹟、歷史建築及寺廟修復達2、30年,他說,尚未見過戲台式閩南建築,同時融入日式建材及工法,相當「有看頭」。舉例來說,室內中央最主要的四根柱子,又稱四點金柱,向外延伸至大門口兩側的廊角柱,原為戲台文武場區。

後來因應屋主居住需求調整格局,以日式編竹夾泥牆及抿石子磁磚牆等增加隔間,使得林宅有別於一般閩式住宅風格。

蕭勝壬指出,林宅正廳上方兩側木構架,可見以三根通樑、五個瓜筒組砌而成的三角形棟架,又名三通五瓜,下方有龍頭魚身造型的木雕,稱為鰲魚,除消災祈福外,也意指獨佔鰲頭、金榜題名,具備加強斗拱結構的功能,為傳統閩式建築常見的裝飾之一。

他推測,當年戲台改建為住宅時,應是請日本師傅協助,約可從大門上方樑柱結構,以ㄇ字型「螞蝗釘」側向固定構件、兩旁窗戶仍保有日式住宅獨有的「戶袋」,即防颱板收納處,以及使用日本特有工法「追掛榫」接合桁木等線索判斷,是一典型的中日合併建築。

林宅正廳大樑彩繪清晰可見,正中央繪太極八卦圖,還有兩面中華民國國旗。林家後代林良華說,該處曾各有一面日本軍旗和國旗,後來為慶祝台灣光復而改作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