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彰化市公所管理的15座寺廟

國內各大寺廟大都由民間組管理委員會管理,但彰化市有15座寺廟是由市公所管理,包括香火鼎盛的媽祖廟南瑤宮。公所成立寺廟室掌管寺廟業務,為全台唯一,派駐在各廟的廟祝視同公務員,每年打考績,經費核銷也需符合政府採購法,寺廟辦法會請法師、建醮都須招標。彰化市公所管理的寺廟包括南瑤宮、元清觀、開化寺、福德祠、關帝廟、慶安宮、聖王廟、懷忠祠,由公所直接派人管理,其餘7間則委外由當地民眾組成管理委員會運作。彰化市長邱建富指出,彰化是開發很早的商業古鎮,從大陸漳州、泉州來台墾殖,依民間信仰建廟,歷史都相當悠久。日據時期日本官方限制台人寺廟活動,信徒逐漸凋零,部分寺廟無人管;縣府民國44年依照監督寺廟條例將這些「荒廢寺廟」收回,交給彰化市公所代管。市公所成立寺廟室負責寺廟管理業務,主任林大猷指出,寺廟室與其他課室一樣預算獨立編列,每年須經市民代表會審議,從修廟、建金爐到金紙經費逐一審查,「買支掃把也須依規定上公文」。不過,寺廟室也隨著每任市長重視程度不同起起落落。現任市長邱建富6年前上任後投入廟務,舉辦南瑤宮開放民眾搶頭香,也恢復傳統徒步進香,與中斷27年交流進香的北港鎮朝天宮重新接觸,大甲媽每年遶境彰化市,與南瑤宮會香更是各方矚目的盛事,南瑤宮媽祖今年還分靈到美國西雅圖。市公所也推動「還廟於民」,民國100年核准第一件「還廟於民」申請案,將彰山宮廟產返還給民間組成管委會運作;但廟務運作紛爭不斷,讓地方上搖頭,認為還是交給公家單位來管理,減少紛爭與弊端。不過邱建富認為,還廟於民是民主趨勢,仍歡迎原始信徒提出申請,爭取管理權。

她管寺廟20年 助古蹟元清觀重生

彰化市寺廟室管理的元清觀是國家古蹟,2006一場深夜大火,讓寺廟嚴重受損,經4年修復才重新開放。館長林宜芬(左)歷經艱辛重建,盡力讓老廟浴火重生。 圖,林敬家攝影

分享
彰化市寺廟室管理的元清觀是國家古蹟,2006一場深夜大火,造成正殿、迴廊和三川殿部分木構建築被燒毀,經4年修復才重新開放。館長林宜芬歷經艱辛重建,「修復後的元清觀永遠不夠完美」,她跑遍各地尋找合適的天公爐,也找師傅打造新龍柱,盡力讓老廟浴火重生。
林宜芬最早在市公所市長室服務,後來轉為寺廟室員工20多年,負責協助元清觀、大東門福德祠等工作,對廟務相當熟悉。地方上稱「天公壇」的元清觀,建於1763年,保存具歷史價值的清代古匾、雕刻和蟠龍柱等,一夜大火付之一炬。火燒後的每一天,林宜芬在廢墟裡尋找殘骸,撿拾破碎的剪黏、交趾陶,搶救文化遺跡;正殿的玉皇大帝神像臉部因大火炭化受損,居民看著遭火襲的元清觀傷心掉淚,神像經半年修復暫奉後殿才得以安定民心。她說,重建過程壓力大,火燒元清觀是信徒一輩子陰影。如今元清觀浴火重生,香火鼎盛,彰化市公所也啟動「燭火禁令」,要求管理的所有廟宇禁止明火,也不使用燭台,光明燈採LED燈裝置,香爐從18座減到10座,廟宇不燒金紙,改集中管理送往溪州焚化爐焚燒。

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新埔褒忠義民廟放水燈嘉年華,

新埔褒忠義民廟今日下午三時舉行放水燈嘉年華,由法師完成法會儀式後,在鑼鼓喧天聲中,由溪南輪值祭典區聯庄總爐主徐元雄,帶領各地總爐主和信徒,端著水燈到鳳山溪流放,場面氣勢滂礡。今年義民祭放水燈儀式,約莫30座水燈將放入鳳山溪中,義民廟總幹事魏北沂表示,藉由水燈引路,讓水界孤魂接引到義民廟來享用普渡供品。文史工作者黃有福表示,昨天在義民廟廣場前豎起燈篙,是用來迎接地界孤魂,今天放水燈則是招引水界孤魂,邀請到祭典區享用豐盛祭品。聯庄總爐主徐元雄表示,很開心今年能夠成為輪值區負責人,感謝義民爺過去犧牲生命來保護客家族群,也希望藉由放水燈活動,讓客家後代子孫感念義民爺過去的奉獻,以及希望義民爺能保佑。義民祭活動明天將是最高潮,警方呼籲民眾務必注意路線管制區,管制時間盡量不要開車進入,屆時可能影響活動進行。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嘉縣廟宇

六腳鄉大庄五福宮(舊廟)被歷史洪流和淤砂淹沒,如今僅存寺廟屋頂露出農田中,地方文史人士最近尋訪耆老,證實這間古廟可能有1、200年歷史,地底下不只有廟身,更可能還有龐大的村落遺跡,文史人士正在奔走,希望保存這座歷經洪水氾濫,更顯歷史感的古廟。
住新港鄉的雲科大老師陳素雲最近看到經典雜誌1張相片,是一座古廟埋沒在沙土中,僅露出廟簷等屋頂部分,雖然全文重點在笨港遺跡和考古發現,卻未提及該古廟。由於這張相片看起來相當震撼,陳素雲和新港頂菜園負責人陳明惠等對文史古蹟考證很有興趣,最近展開查訪並找到現址。陳明惠說,這座廟是大庄五福宮的舊廟,根據專家查考,前殿有100年歷史,後殿可能已有200年,早年是笨港地區大庄的蘇厝寮、扶朝里和水埔里等3個村落的共同信仰中心,經過北港溪數百年來氾濫和改道,如今扶朝里和水埔里位於北港溪北岸,屬於雲林縣境,蘇厝寮變成在南岸的六腳鄉境。民國48年八七水災,五福宮遭到大水嚴重侵損,後來整治河川時興建堤防,陳明惠說,耆老抱怨原本堤防線要保護寺廟,後來竟蓋在另一邊,造成五福宮位於堤防外河道中。堤防興建後,大庄居民也陸續遷出到有堤防保護的另一邊,遷村後的大庄,和扶朝里都另建新的五福宮。五福宮舊廟雖然沉埋,但仍不斷遭到宵小覬覦破壞,陳明惠等史文人士正極力奔走,期待沉埋的舊廟能以原狀保存下來,已獲地主初步首肯。此外,舊廟有1、200年歷史,和舊廟一起被埋入土沙的村落遺跡一定很可觀,將建議考古挖掘找回歷史。


嘉義縣義竹鄉埤前村埤仔頭媽聖德宮今天上午舉行興建工程上梁儀式,由嘉義縣長翁章梁擔任主祭官,祈求天上聖母庇佑,消災解厄,全民抗疫,平安度過這個疫情。
翁章梁、總統府國策顧問鄭慶祥、立法委員蔡易餘、義竹鄉長黃阿家、議員蔡瑋傑等人手持香共同祭拜,現場氣氛莊嚴肅穆,由翁章梁等人以朱砂點梁,最後由吊車將梁柱吊上廟頂,鳴炮完成。

鄭慶祥表示,從他出生到現在70歲,第一次在義竹鄉看到廟宇上梁儀式,也是村中第一次舉辦這麼莊嚴的典禮,聖德宮預計建成3層樓高,將是義竹鄉最大間廟宇,希望媽祖神威顯赫,保佑爐下信徒家庭圓滿、安康。
翁章梁表示,上梁代表宮廟即將完成,埤仔頭媽信仰早期是由村里家庭共同成立「兄弟會」祭拜媽祖,並以香爐做為信物,由爐主輪流祀奉,後來信徒集資幫媽祖刻金身神尊,隨著神威遠播,信徒捐助下終於建成這座聖德宮,感謝媽祖冥冥之中的協助。

新港奉天宮一百多年來 不辦中元普度的原因

「很多人都問說,新港為何七月沒普度」,原來早在一百多年前的1902年,當年新港庄長林維朝即以主辦單位鋪張浪費,甚至有商家倒閉,決定廢撤新港普度。最近不少信眾倡議重辦中元普度,奉天宮表示因涉及層面複雜,還要從長研議。
嘉義縣新港金益芳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林伯奇說,全台僅有奉天宮等極少數寺廟沒有辦中元普度。 他和雲科大教師陳素雲到,新港街面的普渡在清朝嘉慶年間開始,當時士紳組成盂蘭盆會,每年7月由12名大戶和商家輪值主辦三天的中元普度,後來卻演變成主辦者講究排場,互相較勁,還有人辦到倒店。日本明治年間新港發生大旱,五穀欠收,民不聊天,當時的新港庄長林維朝(林懷民的曾祖父)力排眾議,廢撤7月普度,變為各家自己祭祀,因此一百多年來的新港奉天宮在農曆七月時都沒辦公共的普度法會。.陳素雲曾主編國史館出版的林維朝詩文集,她說,林維朝在其所撰的「事績」提及「明治34、5兩年旱魃為災,民生困難」,「新港街舊例七月盂蘭盆會,每年輪值首事12人,建醮設壇」,「窮極奢麗,費貲不少,輪值之人,商業每多倒閉」。

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踏涼傘

廟會祭典禮儀中,「踏涼傘」是澎湖特有,涼傘對陣也是澎湖最通俗、最精彩的傳統民俗技藝。澎湖的宮廟神轎出巡時,每頂神轎前,必有一把涼傘,代表該尊神明的先鋒。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為保存澎湖特有的傳統民俗技藝,與新北市方相舞蹈團合作,推出「涼傘的澎湖灣」活動,以「瘋!涼傘」創作的元素,及民俗舞蹈的節奏,在節慶的歡樂中,透過舞蹈表演與教學體驗,承傳「踏涼傘」的特色文化。澎湖縣府文化局表示,澎湖常見的傳統技藝多由台灣本島傳移,只有「踏涼傘」是澎湖所特有,神轎前的涼傘功能,除了護衛神明,以避邪穢,也做為神明之間應對進退的禮儀。神明外出巡視,金身離轎後,至入廟前,涼傘手必須以涼傘在金身上遮擋陽光,各頂神轎回廟前廣場後,涼傘先至廟口遙向廟內啟籤致意,隨後才入內安置。另外,當神明互訪時,主客雙方神轎,會在村莊入口處相會,雙方涼傘手開始行「接禮」,以「踏涼傘」儀式向對方致意和問候,這時,涼傘手開始展現其功夫與技巧,也是涼傘技藝的精華。文化局說,傳統「踏涼傘」是單獨由涼傘手表演,或主客2人表演。澎湖在地藝師新創「涼傘陣」,融合傳統的涼傘步法和套路,讓涼傘手排列各種陣式,搭配隊形變化與搭配音樂節奏,讓舞台上氣勢更宏偉、更有魅力,透過創新技藝,發掘涼傘對澎湖傳統民俗的新意義。因社會生活形態變遷與少子化,涼傘技藝缺乏傳承,文化局為保存澎湖宮廟文化最精髓的傳統技藝,透過觀摩、工作坊等,向下扎根。方相舞蹈團以民俗舞蹈為主,藝術總監薛國偉是澎湖人,他說,為故鄉薪傳文化是責任與榮耀,希望透過學生的研習,開啟凋零的傳統文化之美。舞蹈團長羅(女英)芳表示,活動以「教學」和「演出」並進,重新引領學生、鄉親,藉舞蹈肢體、鑼鼓音樂和涼傘技法,在歡樂氣氛中,重新探尋澎湖傳統文化的緣起,也增加踏涼傘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文化局長曾慧香表示,盼藉各學校團隊實際觀摩、演出與交流,增加演出經驗及參與感,讓參與的民眾,重新重視涼傘技藝對澎湖的重要性。「瘋!涼傘」活動,從9月1日的文光國中、馬公國小,校園推廣種子教學「踏涼傘」開始。9月2日由方相舞蹈團、文化局涼傘班聯合,在澎湖縣演藝廳白天演出,在校學生觀賞觀摩為主;3日晚上演藝廳,以澎湖鄉親為主觀賞。

緊臨佛光山的大樹區興田里,去年初以保隆宮為首成立娘傘團,3個月練就基本功,團員舞弄娘傘架式十足,當年即獲「中華傳統宗教總會」邀請,在佛陀紀念館擔任世界神明聯誼會迎神重責。藝師呂柏達表示,娘傘文化結合力與美,蘊涵忠義禮節,他已申請列為高雄市文化資產,盼進一步發揚傳承。
每周二晚間7點到9點,興田里娘傘團固定在保隆宮廟埕團練,娘傘手紮實踏著七星、八卦步舞動娘傘,展演各式套路,每根六斤半重的傘棍操弄10來分鐘,個個揮汗淋漓,但陣式優美搶眼。興田里長曾金益說,興田里有五大庄,各有主奉的宮廟與神尊,去年獲「農村再生計畫」經費挹注,決定傳承逐漸式微的娘傘文化,獲得高東天后宮娘傘團長呂柏達傾囊相授,成軍3個月即令人刮目相看,當年底在佛館舉辦的世界神明聯誼會之中,負責恭迎全球神尊。曾金益說,娘傘相傳是女媧所創,當時黃帝準備登基,各方妖魔討封不成作怪,女媧賜娘傘為黃帝開道,衍生成今日的「娘傘文化」,現在神尊出巡必有娘傘引導。17歲開始接觸娘傘的呂柏達說,演練娘傘各式套路需耗內力,除展現力與美,還象徵著威儀、禮節,「我不能讓娘傘文化在我手中失傳」。

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鄭成功廟

每年4月29日在台南延平郡王祠舉辦的鄭成功開台中樞祭典再起爭議,著名的台灣史作家陳耀昌發文,認為明年台南將舉辦「台南400」活動,強調多元族群,再辦鄭成功祭典顯得荒謬,建議中央永久停辦這項儀式,對此,台南市文化局代理局長陳修程表示,目前依規定今年的中樞祭典仍會照常舉辦,內政部長林右昌也會南下主祭,對於陳耀昌的說法給予尊重。

鄭成功中樞祭典的爭議已不是第一次,總統蔡英文在2016年當選後,同年公開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道歉,2017年與2018年在台南舉辦的鄭成功祭典雖然照常舉辦,但打破過去多年慣例,不再由內政部長南下主祭,而由台南市長主祭。

但在鄭氏宗親抗議下,2019年再度恢復,但同年擔任行政院發言人的Kolas Yotaka在自己的臉書上公開表達抗議,認為在在原住民族眼中,鄭成功有如台灣版的「哥倫布」,燒殺擄掠、侵奪土地、強迫殖民,不應該再舉辦中樞祭典,讓民間與地方政府自由發揮即可,但一番說法也引來抗議,並要求撤換發言人。

陳耀昌是國內著名的血液疾病專家、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也是台灣史作家,其所著的「傀儡花」一書,近期曾翻拍為公視的連續劇「斯卡羅」,引發廣泛的討論。

陳耀昌最近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鄭成功是在國民政府遷台後,被當作「漢賊不兩立」的民族英雄,但其實真正「開台」的不是鄭成功,而是原住民,「稱鄭成功為『開台聖王』可以是19世紀之前遷台移民對鄭成功的敬意,卻不可是代表當今政府視角的『中樞祭典』的稱呼,因為政府必須要強調多元族群」。

他並表示,明年台南將慶祝「台南400年」,如果又來一個「鄭成功開台363年中樞祭典」,豈不荒謬?,他很尊敬鄭成功,祖先也是追隨鄭成功渡海來台的,台灣有450間祭拜鄭成功的廟宇,顯示很多人祭拜鄭成功,但「開台祭典」不合乎今日台灣族群平等,各族群只是先到後到的精神,因此呼籲政府,永遠停辦「鄭成功開台中樞祭典」。

鄭成功原住民





延平郡王鄭成功日前向鹿耳門鎮門宮主委及信徒託夢,表示開拓台灣期間,對原住民掠地造成紛爭,坦承認錯,因此鎮門宮將於14日起連續3天舉辦原住民式超度法會,並邀原住民議員參加。原民籍議員一聽到記者的詢問,先是驚訝說「託夢是真的假的?」並表示會再看邀請函內容決定出席與否。「鹿耳門鎮門宮」主祀鄭成功與鄭母,主委林忠民表示,近來自己和信徒都夢到鄭成功託夢,祂說,鄭軍駐台期間,對原住民所做的一切,造成後代的憤恨,祂全盤接受,「該道歉的就要跟人道歉」,並指示信徒,要在14日(周日)起連續3天舉辦原住民式超度法會,祭拜原住民英靈。台南市原住民籍議員谷暮.哈就表示,雖然不知道這個夢是真是假,但表尊重,也肯定主委以正向態度道歉,會先看鎮門宮發出的邀請函內容再考慮是否參加法會。她認為,鄭成功登台期間所作所為是全體必須共同面對的歷史,但不應只是口頭及儀式上的道歉,而是要由政府付出具體行動、政策。谷暮.哈就長期為原住民爭取權益,認為鄭成功是壓迫原住民的開端,並多次率原民至台南火車站前的鄭成功銅像抗議,要求市府拆除,破除威權符號、文化霸權。原住民籍議員蔡玉枝則尊重鎮門宮的作法,也表示看見鎮門宮所發出的邀請函內容,再決定是否出席。

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第一尊七吋軟身媽祖

北港神偶公仔達人蘇健仁花了一年研究,打造出國內第一尊七吋軟身媽祖公仔,可觀賞也可入神做為供奉的神尊,搭配先前完成的軟身千里眼順風耳與神童及虎爺,形成上中下壇完整的媽祖公仔組合,今天在網路亮相,馬上受網友喜愛,詢問度高。
「只要想得到的,都做得出來」家住北港朝天宮旁的蘇健仁,經營金昭順銀樓,擁有一手煉金的好底子,手藝細膩精巧,工作之餘喜愛泥塑製作媽祖、神童等公仔,是北港有名的神偶達人,3年前他成功挑戰了困難度極高的傳統紙糊千里眼、順風耳偶頭製作,一舉成名。由於北港朝天宮第一尊媽祖神像也是軟身的,通常木雕的軟身媽祖,雕工特殊,為使神像手腳能動,關節都用木榫連接,工法不易,所以一尊軟身媽祖造價得十萬元以上。為讓神偶公仔迷,也能收藏到軟身神偶,蘇健仁花了一年潛心研究軟身媽祖的製作,終能用冷漿陶瓷,打造出第一尊七吋軟身媽祖,蘇健仁說,因冷漿陶瓷質地硬,軟身神像手腳共須有八個關節,可說是最難做的地方。蘇健仁說,七吋軟身媽祖公仔百年不損,服飾鳳冠都選用材質較好的配件,金身背後也有入神用的洞,所以觀賞或供奉均宜,但因造型較小,還是以收藏觀賞用為主,搭配先前研製成功的千里眼順風身與神童、虎爺,已成一套相當完整的媽祖組合公仔,值得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