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

清明節

民俗學者林茂賢日前率先公開呼籲為了防疫,大型宗教活動不能仰賴「神明會保佑」將責任推卸給神明,應聽公衛專家的建議辦理,且,神明慈悲,會體諒信徒的無奈,因而引發大甲媽祖遶境要不要延後議題,後來大甲媽遶境活動暫停辦理。

林茂賢今天又在臉書發文表示,清明節即將到來,為避免群聚感染,内政部及各縣市政府都鼓勵民眾改採「線上掃墓、祭祖」,這種掃墓方式雖立意良善,可避免疫情擴散,卻不符傳統清明節民俗。
他說,線上掃墓只有在網路上祭拜祖先,並沒有實際去「清掃墳墓」,且無法在祖墳上「壓墓紙」,欠缺這兩項傳統習俗等於沒有掃墓。並幽默的說,況且也無法確認祖先是否有「上網」接受祭祀,萬一祖先沒有電腦,或沒有申辦網路那線上掃墓就無效了。
林茂賢建議,比較可行的方案應該是鼓勵民眾「分流掃墓」,傳統掃墓時間原本就不同,客家族群在元宵後清明前掃墓,漳州人在農曆三月初三(古清明),泉州人在國曆四月五日清明節,現代人因為要上班改在「周休二日」,其實,掃墓祭祖未必要集中在清明節當天或周休二日,也未必要在清晨,祖先想必不會在意子孫是在那一天、幾點鐘掃墓,清明節前後、上午下午都可以掃墓祭祖。如此就可避免群聚的危險。
尤其今年掃墓祭祖也不必全體家族都參與,只要告知祖先因疫情流行,子孫不能全員到齊即可,祖先必能諒解特殊情況,庇佑未來參加的子孫。林茂賢的po文也獲不少民眾認同,認為祭祖本來就是重要的慎終追遠民俗,做好分流更重要。


清明連假到來,不少民眾「悶壞了」,不只墾丁大街聚集人潮,高雄旗山老街今天遊客也爆多,根本無法保持一公尺的 「社交距離」,戴口罩的人約只一半,但大家仍逛逛吃吃,似將新冠肺炎疫情拋諸腦後。
清明連假第二天,高雄各納骨堂祭祖人潮銳減,但近郊的旗山老街則熱鬧滾滾,民眾趁著好天氣在老街上走逛吃喝,人潮與過年時候不相上下。

因應疫情擴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希望民眾不論在室內外,都能保持一公尺或一點五公尺的社交距離,但今天到旗山老街逛街的民眾,戴口罩與沒戴口罩的各約占一半,人潮擁擠,這一幕似已將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叮嚀」全拋到九霄雲外。

清明連續假期各景點仍遊客如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唯恐人群聚集造成相互傳染,今天發出兩則國家級警報,呼籲墾丁等11處景區,最好別去,高雄共有旗山老街及興達港兩處入列,旗山警分局建國派出所員警下午偕同湄洲里長陳聖允到旗山老街宣導,請民眾最好戴上口罩並保持適當距離。
為杜絕新冠疫情蔓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罕見利用俗稱「國家級警報」的「災防告警細胞廣播傳染病警示訊息發送系統」發送訊息,廣知民眾少往人多的景區去。

入列的景區包括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花蓮東大門夜市、嘉義文化路、台南關子嶺、虎頭埤、烏山頭水庫及湖境度假會館等埤塘風景區、高雄興達港、旗山老街、雲林北港朝天宮,屏東縣南州鄉以南、含墾丁觀光景點。
清明連續放假以來,各地景區突然「爆熱」,高雄旗山老街昨天湧入大批人潮,幾乎到磨肩擦踵地步,無法保持適當距離,今天人潮稍減,但多數人仍未戴上口罩。立委邱議瑩在Line群組發文提醒粉絲,清明連假也別忘了防疫,旗山警分局下午三點則偕旗山湄洲里長陳聖允到老街宣導大家保持距離,戴口罩,另透過警察廣播電台播報路況時加強提醒。
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也在台1線、台9線、台17線及台2線等路段,打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墾丁人潮擁擠請勿繼續前往」 字眼,呼籲用路人儘量別去人多的景區,共同防疫。

2020年3月15日 星期日

「尪仔上天」山南宮

明清時期,二仁溪可行船至高雄內門,河岸兩側常氾濫成災,高雄內門區山南宮供奉吳府千歲庇佑庄民,歷史超過300年。山南宮緊鄰群峰羅列、寸草不生的惡地地形,小山峰猶如木偶爭先恐後爬上青天,因此獲得「尪仔上天」之稱,是一處兼具人文與觀光特色的傳統廟宇。
二仁溪是高雄、台南兩地的分界河,舊稱二層行溪,起源於高雄內門。內門山南宮奉祀吳府千歲,碑文記載,山南宮歷史可追溯至明朝永曆15年,當時由鄭成功軍醫陳仲迎請來台,後人在內門建廟庇佑軍民。

除供奉吳府千歲外,廟埕另放置一顆巨大石頭,來源也跟二仁溪有關。山南宮管委會主委卓進士指出,重達17公噸大石頭原本位於二仁溪畔,居民常在巨石附近撿到有洞的小碎石,會用紅線貫穿石頭給小孩子佩戴保平安,多年前石頭公託夢希望塑金身,信眾在97年移請至廟埕供奉,此後無須再下達溪埔祭拜。
二仁溪蜿蜒穿越內門山區,青灰岩地質經風雨長年沖蝕形成奇峰與峭壁,若在飄渺雲霧籠罩下,遠方望去猶如列隊飛行的雁群,因此文人稱為「雁門煙雨」,清朝列入台陽八景之一。
山南宮位處雁門煙雨景色中,晨昏晴雨景色皆不同,若走近細看,不少小石堆櫛比鱗次,凸出形狀就好像爭先爬上天的木偶(閩南語稱為尪仔),所以當地居民也稱為尪仔上天。


內門舊稱「羅漢門」,又稱「羅漢內門」,其源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
羅漢,印度語,佛學中位於高僧和尚之上,僅次於菩薩得稱呼,係自覺深有修養得道者,而羅漢群居之所曰「羅漢門」。早期傳說,內門是雕題黑齒之社,蠻荒之村尚無地名。因為明末大學士太漢寺沈光文先生,不滿鄭經嗣王之後,頻換其父之臣為政,乃做賦諷之,幾至不測,而變服為僧,逃底到羅漢門,結茅教授生徒,漸漸的,他就成為人文薈萃之文化發詳地。當時隨沈光文先生避難之搢紳,多屬鴻博知士,懷挾圖書,奔集幕府,橫經講學,誦法先生,洋洋乎,濟濟乎,盛於一時,後人就把「橫經講學鴻博之士」所避居之地,取名為「羅漢門」。

第二種說法
羅漢門原為平埔語「RUOHAN」經漢譯而成,早期在荷蘭古文地圖中曾經出現。由於本地最主要的河流:二仁溪上游河道至馬頭山附近的瑞山里和內東里交界處出口轉入田寮區,兩岸山地高聳險峻,地示巍峨重疊,有如羅漢把守在門口兩側,而內盆地位於其後有如世外桃源的廳堂,於是先民就將平埔音「RUOHAN」,附會為「羅漢門」。

#第1至3天
1.症狀幾乎等於感冒。
2.喉嚨輕微疼痛。
3.不發燒,不疲倦。您仍然可以正常飲食。
第四天
1.喉嚨有點痛,身體疼痛。
2.發出嘶啞的聲音。
3.體溫約為36.5⁰C。
4.開始影響飲食習慣。
5.輕微頭痛。
6.輕微腹瀉或消化系統問題。
第五天
1.喉嚨痛,聲音嘶啞。
2.輕微發燒,溫度介於36.5 -36.7⁰C
3.身體虛弱,關節疼痛。
#第六天
1.輕微發燒,在37°C左右。
2.咳嗽伴有粘液或干咳。
3.進食,說話或吞咽時喉嚨痛。
4.疲勞,惡心。
5.偶爾呼吸困難。
6.手指疼痛。
7.腹瀉,並會嘔吐。
#第七天
1.發燒更高,介於37.4 - 37.8⁰C
2.咳嗽多,有痰。
3.身體和頭痛。
4.腹瀉加重。
5.嘔吐。
#第八天
1.發燒,介於38°C或38°C以上。
2.呼吸困難,每次呼吸時感覺胸部沉重。
3.持續咳嗽。
4.頭痛,關節痛和臀部痛。
第九天
1.症狀不會改變,但會惡化。
2.發燒加重。
3.咳嗽持續,而會比之前更嚴重。
4.呼吸困難,您必須努力呼吸。
此時,需要進行血液檢查和肺部X射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