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台南市歸仁區仁壽宮燒王船

台南市歸仁區仁壽宮暌違20年,昨天舉行王船醮典,在燒化歷時3個月才完成的王船儀式時,吸引5000多名信徒圍觀,並虔誠地雙手合十,祈求平安。
仁壽宮乙未科建醮總董事張鈴宏表示,該廟主祀保生大帝,創於明鄭時期,距今已逾300年,今年才第5次舉辦王船祭,不僅是廟方的大事,更是地方一大盛事,這次規劃系列普度、遶境、燒王船等儀式,十分隆重。廟方昨天一大早,出動兩百多人將王船拉至歸仁文化中心旁空地,舉行燒王船儀式,前進過程如同「陸上行舟」,沿路灑放金紙與硬幣,並在眾信徒簇擁下到達活動場地。上午11點多,吉時一到,在各路神明的祝賀、神轎遶行下,慢慢點火,10分鐘後,長約50尺、寬14尺、高約4點6尺及近3噸重的王船,竄出熊熊烈火,隨著冉冉升起的煙霧「出航!」張鈴宏說,王船信仰是台灣百多年來獨特的民間信仰,在一系列宗教儀式後恭送王船,象徵神明收服地方上的瘟疫、人間災厄,回天繳旨。為了此次建醮活動籌備1年多,所有過程依循傳統禮制。「看到地方凝聚力」,市民吳先生說,第一次參與燒王船儀式,大家都很有默契的不隨意跨過,一同雙手合十敬拜,不僅能夠就近欣賞王船工藝,還可拿到平安符,今年登革熱疫情嚴重,眾人一同祈求平安,「送王船」更顯得有意義。

千人爭睹 台南歸仁仁壽宮睽違20年舉辦王船建醮典禮,昨天燒王船,近3噸重的船竄出熊熊烈火,吸引5000多名民眾圍觀祈福,並用手機拍照留念。 圖/吳孟賢提供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小琉球迎王祭

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昨天凌晨在中澳沙灘舉行送王儀式,恭送代天巡狩趙大千歲王駕,隨後舉行燒王船儀式,熊熊火焰包圍王船,象徵王船順風啟航,載走境域瘟煞,大千歲遊天河返回天庭繳旨,吸引眾多遊客、居民到場圍觀,相當熱鬧。
琉球鄉三隆宮前晚舉辦宴王等儀式後,昨天凌晨一點,長16台尺1寸的王船,升起桅杆掛起三張船帆,啟程前往中澳沙灘,進行最後的送王儀式,此時的沙灘上早已擠滿目睹燒王船的民眾。王船在沙灘就定位後,工作人員陸續將堆置的金紙,接力搬運到王船旁邊,等待一切就緒後,凌晨3點30分,點燃一連串的鞭炮,引燃火勢,王船瞬間就被熊熊烈火包圍燃盡,象徵3年一科的琉球迎王祭典圓滿落幕。王船順利燃燒後,轎班及居民則偃旗息鼓,頭也不回地離去,返家休息;圍觀群眾則趕緊高舉相機跟手機,拍下難得一見的畫面,形成反差。

屏東縣近年來3年一科的迎王平安祭典,吸引許多專業攝影師前來,但有的攝影者為了拍照,出現不尊重的行為,引起討論。
小琉球迎王前天王船遶境,王船由人力拖拉在島上道路前進,聲勢浩大,當王船行經環島公路,在著名景點「觀音石」「紅番石」處,數名攝影師爬上5公尺高的珊瑚礁岩卡位,捕捉他們想要的角度,隨行的信眾傻眼。文史工作者陳進成認為,拍攝廟會民俗活動,就該尊重當地文化及生態環境及信徒的感受,如拍照時要避免干涉或影響遶境隊伍、拍攝人物時,鏡頭不要太靠近臉部且開閃光燈、在信眾祭拜或陣頭拜廟時,避免直接站在正前方照拍,「當神明給人拜」,更是不敬,都該避免。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人間國寶

2國寶傳藝匠師 獲卓越市民

2015-11-05 07:06:27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台南市長賴清德(後排中)昨天頒發「卓越市民」獎章給台南市2位人間國寶,傳統技藝匠師許漢珍(前左)與王保原(前右)。 圖/市府提供

分享
台南市政府為感謝2位被文化部登錄為人間國寶的傳統技藝匠師王保原及許漢珍,長期協助傳承,昨天由市長賴清德頒給2人卓越市民獎章,表彰他們對台南市文化的貢獻。
賴清德昨天表示,頒贈台南市最高榮譽的卓越市民獎章給2位大師,除了藉此表達對大師的敬意與感謝,也希望年輕人接續傳承,讓重要的傳統文化不致於失傳,同時表達市府對文化保存的重視。文資處表示,王保原在4年前經文化部公告指定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剪黏泥塑技術」之保存者,是台南市第一位登錄為人間國寶的傳統匠師,在徒弟呂興貴的協助下,近年每年都開設傳習工作坊,培訓對剪黏藝術有興趣的學員,將此傳統技術傳承。許漢珍也在去年由文化部公告指定為大木作技術的人間國寶,他同時也是台南市唯一登錄「廟宇大木」與「廟宇結網」2項傳統藝術保存者,2005年曾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文資處指出,王保原與許漢珍2位老師傅雖都是國寶,但待人仍謙和有禮,只要有人向他們請益,總是不吝指導,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可以說是傳藝界的活字典。未來將持續透過傳習課程、影音圖像記錄等,持續傳遞大師的職人精神。



       彰化縣鹿港鎮公會堂展出鹿港人間國寶粧佛大師施至輝、木雕大師施鎮洋、鑿花技藝保存者李秉圭及錫雕大師陳萬能作品,他們精湛的手工技藝讓參觀者驚嘆。
彰化縣文化局長吳蘭梅表示,鹿港手工藝發源上溯至清代乾隆時期,當時鹿港與大陸貿易頻繁,不少的大陸工藝師傅陸續來台,工藝師來台扎根,一代傳一代,當時宗教祭祀活動多,工藝以木雕、竹編、錫器、燈飾、製香為主流。74歲陳萬能被文化部列名「錫工藝技術保存者」,長期保存錫藝產業,最近打造「虎爺」作品。陳萬能表示,他故意讓虎爺露出門牙,讓傳統的錫雕中,又帶有一絲可愛、親切感,為傳統的錫藝注入新火花。70歲木雕大師施鎮洋表示,10幾歲就跟著父親接觸廟宇建築工程,25歲接下神龕、八仙桌等雕刻工程,民國71年更受到當時副總統謝東閔鼓勵,將傳統大型的廟宇刻工轉型到細緻的木雕創作,讓木雕可以走入家庭成為生活化的藝術品,開創木雕新格局。81歲施至輝表示,16歲起跟著父親學雕刻神像,及泉州式粧佛技藝(結合木雕與漆藝),他打造天上聖母媽祖,以木雕刻出線條及樣貌後,再將漆線以手工逐條做為九龍冠、左右帽翅的鳳凰紋樣裝飾,以保留漆線原色呈現漆線之美。65歲李秉圭雕刻作品深具禪意,雕刻觀音、魁星、鍾馗等,或莊嚴或靈動,都獲父親木雕大師李松林的真傳。李秉圭說,早年父親教導嚴格,瑕疵作品就被丟,讓他必須自我要求嚴格。他展出作品「鍾馗」,鍾馗眼神及臉部的醜與威,都有出眾的神韻與意義。
 已故人間國寶 廖枝德3木作捐文資處

已故人間國寶廖枝德擅長木作建築,獲得國家指定為大木作技術保存者,昨天其妻廖林敏將他生前製作的3座木作模型屋捐贈給台南市文資處,未來將於台南傳統工藝中心保存與展示。
廖枝德祖籍與師系都出自福建泉州,擅長穿鬪式架扇的設計營造,以台灣傳統農村家厝為主,也有少數寺廟作品,範圍分布於台南後壁與東山一帶,材質包含木造與竹造。他擁有50年承攬建造傳統建築的經驗,熟知傳統大木作,並能自行手繪圖稿,對於養灰作法、落篙及篙尺製作等傳統建築細節都瞭若指掌,在國內十分難見。去年5月,獲國家指定為大木作技術保存者,但兩個月後因病逝世,享年86歲。昨天廖林敏捐贈竹攏屋模型、五間式出步厝模型及廟宇式後殿模型。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廖枝德生平愛物惜物,常將廢木料撿回再利用,他也不藏私,樂在教學,受邀多處傳授課程。葉澤山說,為了延續廖枝德對於大木作技術知識與智慧,未來將在台南傳統工藝中心進行保存與展示,讓更多人認識這位建築界前輩。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鯤鯓王平安鹽祭


台南市南鯤鯓代天府舉辦平安鹽祭,百萬元打造神偶亮相吸睛。 記者周宗禎/攝影

分享

交通部觀光局在北門連辦11年的「鯤鯓王平安鹽祭」,今年由南鯤鯓代天府接辦,廟方耗資百萬元、半年手工縫製的5尊王爺神偶與萬善公神偶昨天亮相,展現各府神尊特色,民眾信徒爭相拍照。
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及善爺等6尊神偶逐一出場時,掌聲不斷,每尊神偶顏色造型不同、手持法器各異,Q版設計讓原本嚴肅的諸神頓時變得可愛親民,將在踩街活動時,開放民眾合照。平安鹽祭14日、15日登場,除承續法師祈福等傳統儀式,更有藝陣隆冬鏘、躦轎腳等活動,以及跋杯祈福挑戰賽、創意花燈、好事沿(延)鹽彩鹽祈福、神偶踩街、鹽之燈光秀及鹽祭晚會等多項內容。南鯤鯓代天府總幹事侯賢遜表示,鹽曾是濱海重要產業,南鯤鯓代天府又是台灣王爺總廟、五府千歲信仰中心且是觀光勝地,經一年籌劃結合宗教藝術、鹽業文化、傳統藝陣、特色美食的活動,希望民眾更深刻體驗鹽鄉風土民情及廟宇文化。侯賢遜指出,獨一無二的Q版王爺是最佳活動代言人,廟方還大成本設計製作專屬平安鹽袋、萬善爺招財錢母及月老公牽姻緣鎖匙圈等限量祈福紀念品,民眾參與現場集章即可獲得,另至大會服務台打卡上傳相片,可獲贈羅天大醮特製福袋一個。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台南小北太帥宮

記者楊逸宏/台南報導2015-11-02  民眾印象中的門神,多是相貌威武的秦叔寶與尉遲恭,但台南市北區最近卻出現一對女門神,且長相「超正」,這是小北太帥宮的創意作品,出自畫師張義文之手。廟方主委葉憲隆說,因該廟主祀巾幗不讓鬚眉的「太帥娘媽」,是女性神明,因而門神也採用女性畫像。  坐落於西門路巷弄內的小北太帥宮,近日廟門上出現兩尊女門神,是「薛夫人」樊梨花與「金字仙子」陳金定,兩人都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隨著時代演進,被人們供奉為神明祭祀。  超正的女門神出自畫師張義文之手,他說,作畫時特別注重眼睛神韻,要讓信眾覺得「畫像在看你」,與信眾眼神交會之下,心中就會產生互動。此次作畫打破傳統,以美女為外型吸引眾人目光,確實達到極佳宣傳效果,作畫完成當天就有網友拍下照片,並上傳網路,封為「台南最美的女門神」。  也有網友認為女門神長得像某些知名女星;另有女性民眾覺得自己與女門神長得很像,特別前來開開眼界。廟方表示,該廟供奉太帥娘媽、薛夫人、金字仙子、南海觀音,是讓信眾祈求身體健康,因百年前太帥娘媽的神跡顯赫,臨壇行醫救人,因此以濟世為信仰核心
 以超正女門神引發網友關注的小北太帥宮,主祀「開基太帥娘媽」,太帥娘媽本姓尹,單名娘字,商朝河南人士。身旁神尊則有薛夫人、開基金字仙子,幾位歷史或小說中的人物年代雖然不同,卻在現代廟裡相遇,且義結金蘭;而慈悲的南海觀音也加入陣容,四姊妹一起勸善行道。
 廟方指出,太帥娘媽本是商朝的軍隊先鋒,驍勇善戰且足智多謀。其信仰年代久遠,已不可考,以近代有紀載的文字而言,源自安南區公塭里一戶鄭氏家族所供奉,民國48年的八七水災時,鄭氏族人無一傷亡,他們認為是太帥娘媽的保佑。
 之後,鄭氏族人商討遷址建宮,因此與信眾們舉行扶乩儀式,最後依照神尊指示,遷址建於府城小北門外的現址。民國58年,由耆老葉德根先生與眾人集資,雕塑配祀神尊南海觀音、薛夫人、金字仙子,並正式成立管理委員會,運作至今。
 廟方印刷的<神尊介紹>文宣中,特別寫上「姊妹情誼」4字,代表四尊神明義結金蘭,雖然神尊與神尊之間朝代相隔很遠,但神明下凡救助蒼生,並沒有朝代限制,是眾神明一起下凡保境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