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清朝府城迓媽祖的路關

清朝府城迓媽祖的路關線多達三百多條巷道和街境.沒有大路.
兩個轎寬成為弄.
三個轎寬成為巷.
四個轎寬成為街.
直到日治時期,才有路的名稱.
日本人為了實施都市建造計畫,一來把府城提昇為都市機能外,也為了戰時需要,以方便坦克機器部隊進入府城,必要時與美軍進行都市戰爭準備.所以把清朝的雜巷街弄拓寬成大路,有其必要性.
阻塞大路拓建的土地公廟,首當其衝,拆的凶狠.
據我先祖記載,在清朝,原有府城的30多座土地公廟和其他20多座的聯境(包括七會境,府安境,四協境一部份,三四境,六全境.元會境....),有時一條街巷就有兩座土地公祠.在當時府城的繁華廟寺精神文化取代今日的KTV,電影院.雖有些廟寺只有幾坪大,但也是廟.
這些清朝老祖宗的廟宇和雜巷街弄,因為私人扎記和記傳各有千秋和不同,為了避免不必要爭議,我僅就較沒爭議的日據迓媽祖路關表來分享.
第一天路關:
早上
本廟取齋--三炮起行--抽簽巷--武館街--竹仔街--鞋街--嶺前後街--亭仔腳--二老口--辜婦媽街--東帝邊經廳口--亨通巷--入文昌祠--同安公館--上大路大人廟街--至彌陀寺--入聖公廟--祝三多廟--車埕--入大埔--德化堂馬公廟街--上柱仔街--永華宮--出石坊--州廳前牛屎埕--打石街--做篾街--道爺口--至府前派出所莊雅橋街--法院前--建興國中邊馬兵營街--尪仔上天--臨水夫人廟--馬公廟街--清水寺街--油行尾街--上大路--仁厚境街--東嶽殿--大人廟--由東路崙仔頂街--博愛派出所二老口街--過東市場經廳口--府城隍亭仔腳街--入戲台後--元會境--金葫蘆--嶺後街--台南社教館前坊橋頭後街--草花街--民權派出所大井頭--內宮後街--城邊--西市場前--牛磨後--至下大道--松仔腳--東巷--西巷--王宮後--塭仔墘--尊王公壇--北頭角--中頭角--入新町--原婦女教養所邊--魚行口--王宮東--出新路--過橋--入王宮--二府口--經管埕--總趕宮--東西轅門--武廟街--入本廟

下午
三炮起行--上車路范進士街--台町通--打銀街--石坊腳--五帝廟--體育館邊檨仔林街--五堤塘--至府前派出所--出大路--至屠畜場下林仔社--舊魚行口--入良皇宮下大道--經管埕--上大路草仔寮--頂太子--由廟後入保西宮--出大路--開仙宮--佛祖廟--出帆寮--竹仔街--打銀街--遠東百貨公司蕃薯崎--枋橋頭後街--台南社教館邊--入七娘境街--公界內--出牛磨巷--民生綠園--台南測候所邊太平境--出天公埕--溫陵媽石枋腳--做蔑街--下橫街--武廟街--入本廟

第二天
早上
本廟取齋--三炮起行--武廟邊武廟街--代書館街--粉店邊--三元巷--小上帝--出大路--五全境--入台町--萬福庵--出車路--蕃薯崎--台南醫院廣慈庵--由新路--台南火車站前--入福隆宮市仔頭街--公園邊--陰陽公竹巷口--至花園橋竹仔行--觀音亭街--入玉皇宮--出大路--總爺街--安祿境--上成功派出所大路--鴨母寮市場邊--舊皮寮--三老爺宮--入破布巷--縣城隍--上車路--縣口尾--赤崁樓代書館街--上車路--米街頭--入本廟--武廟前--下橫街--新街頭--帆寮--抽簽巷--內關帝港--上大路--入廣安宮--出米街--小媽祖--元和宮大銃街--神農殿豆仔市--立人國小十八洞--大舞台城邊--入粗糠崎--普濟殿--仁和街--上車路--金英街--媽祖樓--試經口--磚仔埕--十八洞--牛塭堀--過橋--入大廠口--草寮後--後尾港--新港墘--老古石甕城腳--金安宮--中街--看南埕--上大路--過藥王廟--北勢街--由新路--南勢街--海安宮--西羅殿聖王館口--過橋--由木工場--入橫街仔--下南河街--看西街--由新路--至世界館--由銀座--林百貨店關帝廳--五帝廟--做蔑街--開仙宮--城邊--外宮後街--內關帝港--本廟

下午
三炮起行--米街--台町通范進士街--五全境--明治町通--蕃薯簽市--大舞台--入聖君廟--下粗糠崎--出大路--外關帝港--由宮後--杉行街--舊佛頭港崇福宮--橫街仔--北勢街--水仙宮--南勢街--由新路--上南河--外南河--城邊--外新街--鎮渡頭--蕃薯港--牛磨後--保西宮--由廟後--入銀座--至民生綠園三界壇街--太平境--范進士街--米街--安座大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