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台灣諺語:::士林石牌四角頭輪值普渡

台灣諺語:::
士林街仔普電火,石牌仔普紅龜粿,北山頂普豬公尾,三芝蘭普傢伙


士林石牌四角頭輪值普渡

近年來參加中元普渡,祭拜好兄弟的人愈來愈多,在天母地區更特別的是,士林和石牌地區組成四大「角頭」,四大角頭輪流負責普渡儀式,俗稱芝山巖慶讚中元,已經作了一百多年。今年正好輪到石牌天母輪值,從芝山巖、關渡、到天母,由地方的里長仕紳們帶頭,過了一個香煙繚繞、陣頭樂聲熱熱鬧鬧的農曆7月,延續了百年的習俗,還要繼續傳承下去。

別以為「角頭」就是黑道老大,社會學者解釋,在古時候,角頭指的是相同血緣背景、生活方式的移民,透過隘門與自然邊界,共同建立的超自然防禦系統,以宗教組織去控制這群祭祀群體,學界也稱這種現象為「祭祀圈」。

在士林和石牌地區,共有陽明山、三芝蘭(三玉、芝山、蘭雅)、士林街上及石牌天母等4個角頭,4角頭輪流負責這個祭祀圈內的普渡事宜,因為是眾人之事,這種普渡也叫做「公普」,以和民間私人或企業的「私普」區別。今年輪到石牌天母角頭,總共有15個里參加。(宜蘭搶孤也是一種公普)

角頭輪值的重要,是因為它和士林、北投,與天母的歷史結合。

石牌仔普紅龜粿

士林石牌的中元普渡現在已不如過去盛大,這也是時代變化下的不得不然。當年
有「士林街仔普電火,石牌仔普紅龜粿,北山頂普豬公尾,三芝蘭普傢伙」的俗諺。簡有慶解釋說,士林商家多,中元時燈火通明,石牌產稻,做的紅龜粿香噴噴,陽明山的豬公養得又肥又大,蘭雅則是有錢人多,所以供品排場大,俗諺充份顯現出地方的特色。

簡有慶也說,文獻記載,當年連遠在金山、陽明山的居民都要走金包里大道(魚路古道)到士林來看熱鬧、吃拜拜。而十四的放水燈,是從芝山岩走到士林吊橋,一路吹吹打打,好熱鬧。這許多是他聽阿嬤說的,現在已不復見。

以前地方上為了籌措經費,會向區內的人請「緣金」(相當於獻金),最早是用各家的男丁數分攤,一直到十多年前,還會由里長請各家樂捐,後來因為新住戶增加,信仰又不同,才漸漸作罷。里里長林鐵民說,現在除了民政局的補助款外,就由參加各里分攤,因為四年一次,也不算太困難。

被嫌窮天母出走

關於天母為什麼會和石牌一組,而不是蘭雅,也有一個小故事。中山北路七段以上的地方以前叫牛稠坑,居民靠養牛、種竹筍維生,原來是和三芝蘭一起作普渡,被嫌供品太差,才分開,後來牛稠坑地區經濟好轉,有一年,只住了30戶的牛稠坑,總共殺了30頭豬來普渡,據說就是為了賭一口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