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府城開拓簡史

五條港的範圍 1. 所謂的五條港指的是新港墘港、佛頭港、南勢港、南河港、安海港等五條港,今日已不見蹤影,成為地下排水溝。 2. 所謂的五條港區,狹義的範圍即指東至西門路兩旁, 西至金華路,北至成功路,南至民生路之範圍,簡單的說即是舊台南城以西的地方。 1686年(康熙25年)普濟殿設立。 1703年(康熙42年)水仙宮設立。 1718年(康熙57年)南安的郭姓工人設西羅殿。 1745年(乾隆10年)藥王廟設立,附近大多是蔡姓。 1746年(乾隆11年)南沙宮設立。 五條港地區的繁榮,應可溯自三郊的設立:1765年(乾隆30年)北郊設立。1772年(乾隆37年)南郊設立。1780年(乾隆45年)糖郊設立。因為商業鼎盛需要而產生,所以三郊成立。 五條港區的沒落,與1860年台灣府的開港有關。安平開港之後,洋行設立,洋人引進西方的跨國貿易,五條港區光輝漸退。1895年日本人殖民台灣,帶來了日本的國內資本及政治牽制,五條港區的競爭力漸弱,廟宇林立,房舍依舊,民眾雲集,但是一切歸於寧靜。輕鐵的設立及新運河的開拓。1941年三郊的解散,可以說為五條港的繁榮畫下句點。 隨著康樂街及海安路的拓寬,都市紋路已經破壞殆盡。 台南五條港 五條港的範圍約略是成功路以南、新美街以西、南至中正路左右,是台江陸化所產生的河道,不同於赤崁文化園區是從荷蘭時期以降的歷史脈絡,五條港的歷史舞台則出現在清領時期最興盛的雍、乾、嘉時期,在海權的年代,河港之所在即為商機之所在,現今五條港幾乎已成為北勢街(神農街)的代名詞,就是因為昔日位於南勢港以北、佛頭港以南,直接可至三郊的總部水仙宮而聞名。 說五條港是一頁傳奇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從它出現到消失約百年,經過日治時期的都市化到現今,昔日河道遺跡難見,只留下舊街與商業活動的延續。這些商業活動包括了進出口貿易與熱絡的商家買賣。即使歷經日治時期的都市改正過程,但商業仍留在五條港區附近,也是現今的中正路商圈。 五條港的過去雖然因為地理變遷甚劇,留下的舊跡不多,但十年前海安路的開挖,不但截斷五條港殘留的都市紋理,更埋下中正商圈沒落的一大主因。海安路開挖地下道,起始於一個錯誤的大夢,沿線商機和民宅慘遭破壞,民苦不堪言。然而,這個錯誤卻也意外播下一顆顆藝術的種籽,當海安路通車後,種籽一顆顆萌芽,一間間破敗的舊屋,在滿腦子創意和充滿阿q精神的藝術家眼中,竟成了最佳的實驗空間。海安路兩旁,裝置藝術、塗鴨文化接踵出現,藝術氛圍形成後,又吸引許多獨具特色的商店、餐飲店和pub進駐,將海安路串連成數百公尺的明珠。不論傍晚或夜晚,皆展現迷人的風情,遊客玩累了,若想停下來歇歇腳,海安路商圈絕對是最佳選擇。 近年來在府城人的努力下,此區已從「美麗的錯誤」,找回「錯誤的美麗」,五條港的北勢街已重現昔日風華,海安路也成為裝置藝術的天堂,兩旁商家如雨後春筍般開張,已成為遊客入夜後最佳休閒去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