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麻豆之風情

記者劉婉君/麻豆報導〕曾兩度中斷的麻豆十八媱迎暗藝活動,在公所出面接手、麻豆代天府允諾金援下,明年元宵節將再度復辦,希望延續地方傳統民俗藝術活動。 麻豆十八媱迎暗藝為麻豆鎮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民藝活動,曾與鹽水蜂炮齊名,每年農曆正月初五起,由頂、下街陣頭沿街表演拚陣,直至元宵節當晚進入最高潮,日治時期曾遭日本政府禁止,中斷64年,民國88年起地方復辦7年,民國94年二度畫下休止符,今年初以回顧與展望方式呈現,明年麻豆鎮公所將串連廟宇、藝文各界,再現昔日風華。 復辦麻豆十八媱首先面臨即是經費問題,麻豆鎮長陳彰茂為了延續地方傳統,爭取麻豆代天府支持,代天府決定將舉辦五王盃排球賽的經費挪來用在麻豆十八媱,使麻豆十八媱復辦拍板定案。


台南麻豆水崛頭有「龍喉出皇帝」傳說所稱的龍喉鳳池,昔日是倒風內海麻豆港碼頭所在。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南麻豆水崛頭有「龍喉出皇帝」傳說所稱的龍喉鳳池,昔日是倒風內海麻豆港碼頭所在。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南麻豆水堀頭「龍喉」池打從清朝便傳說「會出皇帝」,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此說更甚囂塵上,沒想到2008年竟又從池中挖出一匹馬的骨骸,結果馬英九真的當選,新傳說「馬占龍穴」更讓地方不得不信,連道路開發都要求避開這塊風水寶地。

小水池卻能「神預言」兩位總統誕生,但在考古學家和文史工作者眼中,各種「靈驗」跡象其實都有解釋。

花開似蓋出天子? 傳乾隆超前部署破壞風水

相傳清乾隆年間,水崛頭有龍喉、鳳池兩個相連的水池,一位名叫「走古」的堪輿師經過時,發現當地是極佳風水寶地,又看到木棉花盛開紅色花朵,像帝王出巡撐的大涼傘「華蓋」,認為是「出天子」的跡象,便上奏朝廷。

清廷不敢大意,因當地早年有座竹橋,逢颱風豪雨就沖毀,便以造橋名義,要堪輿師作法破壞風水,將製糖的石車投入鳳池,另用巨石搭橋壓制龍喉,更在附近大量蓋燒窯廠,象徵火燒巨龍,最後用七星劍插入龍喉,據說當時狗不吠、雞不啼,池水都染紅。

兩池後來淤積,水崛頭當地也逐漸沒落,居民歸咎好風水被破壞,讓「出皇帝」一說更深植人心。

民國45年 乩童指示「重啟龍喉」 

沒想到民國45年麻豆代天府五府千歲出巡行經,透過乩童指示「重啟龍喉」,要大規模開挖龍喉的阻塞物,讓王爺回來興旺地方,結果信仰虔誠的百姓真的動員挖掘;據代天府記載,挖掘行動持續數月之久,一天最高投入上千人、三百輛牛車,竟真的挖出36個石車、72顆巨石和許多樟木等,轟動全台。

這下不僅證實「毀穴」,阻塞物的數字更符合「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宛如真有作法,加上更早前當地也挖出一塊乾隆20年(1755年)由國學生吳仕光等人立的水堀頭橋碑,大家更認為傳說真有其事;奇怪的是,水崛頭此後也開始發展起來,士農工商逐漸興旺。

扁回憶幼年時 常到 這裡舀龍喉水喝

「重啟龍喉」後,地方相信好風水已恢復,竟又傳聞龍喉的池水、淤泥可治病痛,結果吸引人潮排隊取水。前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葉春榮小時候也被父母帶去,他表示,當時人實在太多,池水被踩到變成泥水,當地人仍然認為是聖水,拿容器舀了帶回家放在神桌上,等沉澱了再喝。

後來陳水扁競選總統,因水堀頭距離扁故鄉官田西庄葫蘆埤很近,有風水師認為是同一龍脈,當地又重傳「出皇帝」一說,扁當選後,地方更咸信真是靈穴。

2007年陳水扁視察當地,致詞時回憶幼年生活,還說「小時候常來遊玩,走再遠的路,都要來這裡舀龍喉水,喝龍喉水可以治百病,可以保平安,甚至龍喉土也可以治療傷口。」

2002年挖出馬骨 「馬占龍穴」被指預言馬當選

由於龍喉、鳳池附近後來陸續被發現許多不明土石結構,形狀像坡道、地基,居民也謠傳可能是古墓入口,爭議多年。2002年台南市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學者林玉茹、劉益昌考古探勘,結果開挖後,麻豆地區卻開始淹水,陳水扁出訪也遇到颱風,地方開始怪罪破壞風水惹禍,還阻止附近道路開闢拓寬。

不過,學者抽乾龍喉池水後,發現池底有許多出水口、船錨、船釘、古錢幣、青花瓷等,證實不明土石結構原來是個碼頭,當地也就是古麻豆港所在,因此提報為「麻豆水堀頭遺址」。

到了2008年,南市府再委託劉益昌調查、清理古碼頭區域,探勘古航道區地層,不但挖出水井、爐灶,確認大湖文化層存在,更出土一付完整的馬匹骨骸,因正值總統大選,怕影響選情,儘管地方都很震驚,但低調沒有聲張,直到馬英九當選才公開,於是當地又多了一個「龍穴現馬」、「馬占龍穴」的傳說,還有人認為預言成真。

麻豆港文物扯上扁馬 巧合就是有人信

麻豆倒風內海故事館導覽員周東和表示,傳說雖然有點神祕和趣味,不過也只能說很巧,一切都能解釋。

現在地圖上的麻豆根本不靠海,但其實台灣曾經有座麻豆港,是18世紀前潟湖「倒風內海」四大港口之一,根據「台灣府志」、「諸羅縣誌」記載,麻豆港位於水堀頭,商船到此載糖,乾隆20年港道淤塞。

周東和說,水崛頭早期是麻豆重要的聚落、西拉雅族蔴荳社的範圍,古麻豆港約建在1687年,商賈聚集,非常繁榮,後來逐漸淤積,只剩龍喉、鳳池兩座水池,考古證實分別是古航道、古碼頭所在。

劉益昌更指出,台灣西海岸有許多古港口,麻豆港是唯一被挖掘重現的、古碼頭以糯米、糖漿及牡蠣灰混合而成的三合土建造,比現代混凝土還堅固,才得以保存。

居民挖出石車,應和台南早年的糖廍有關。糖廍就是製糖場所,石車是磨甘蔗的工具,麻豆港還在的時候,當地就有糖廍,石車很普遍,出土並不稀奇。

馬骨骸則推測是200多年前有馬在岸邊喝水時意外溺斃,或被主人埋於當地;因麻豆港交通、貨運興盛,出現馬匹也很正常。

隨民智漸開,就算「龍喉出皇帝」連中二元,當地父老後來也不再堅持不能破壞風水,相關道路順利完成。


周東和說,麻豆水堀頭在過去為重要的聚落,麻豆港約建在1687年,是倒風內海重要商港,1755年淤塞,早年有座竹橋颱風豪雨就沖毀,目前出土一塊乾隆乙亥年由吳仕光等人立的水堀頭橋碑,收藏在倒風內海故事館中,後來五王指示開挖,才又重新發展起來,因距離陳水扁故鄉官田西庄葫蘆埤很近,風水師說是同一龍脈,果真就出總統了,代表「水堀頭」地靈人傑。2003年台南縣政府將水堀頭遺址列入縣定古蹟,2006年依文資法公告為考古遺址,經中研院教授劉益昌率團隊挖掘、考據,重現2百多年前古碼頭、古航道原貌。台南縣政府時期將龍喉和鳳池附近約3公頃土地徵收、整建成「蔴荳古港文化園區」, 2010年台南縣市合併後公告為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龍喉鳳池已整建為蔴荳古港文化園區,碑文記載麻豆港的今昔。記者吳淑玲/攝影



龍喉、鳳池兩座水池,考古證實分別是麻豆港的古航道、古碼頭。記者吳淑玲/攝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