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拆營舍 消失一甲子的鳳山城牆重見天日
- 左營營區拆除,80公尺北門舊城牆重現。
- 城牆重現,耆老回憶在護城河嬉戲、抓魚。
國防部軍備局拆除左營海軍忠義報營舍,讓隱蔽在營區近一甲子,長約80公尺的北門舊城牆重見天日;當地耆老再見城牆,在護城河嬉戲、抓魚的回憶浮現眼前。
高雄市文化局文化資產中心主任林尚瑛說,將依循前年發現「左營舊城西門兩段城牆及城門遺跡」模式,先成立專案小組維護北門這段城牆,再向文化部爭取納入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範圍。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指著北門城牆底部說,城內居民在城牆底部設「下水道系統出口」,防範淹水。記者蘇郁涵/攝影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指著北門城牆底部說,城內居民在城牆底部設「下水道系統出口」,防範淹水。記者蘇郁涵/攝影
1/2
鳳山城繁華落盡 北門城牆消失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說,在清代,鳳山縣舊城北門一帶早年商業繁榮,牆邊南海大溝像是「護城河」,現今的鎮福廟早年是碼頭,很多商人就從這裡透過小舢舨把貨物經水路運到萬丹港(今左營港)。
民國26年日據時代,日本人命令舊城內居民搬遷,繁榮景象走入歷史。國民政府來台之後,在城牆內設立「東萊新村」安置山東長山八島漁民,民國45年海軍又在城牆另一端興建「海軍忠義報」營區,長約80公尺的城牆被兩側建物「夾擊」,從此消失。
鳳山縣舊城北門城牆重見天日,上端部分結構被破壞,成了民宅的鐵窗。記者蘇郁涵/攝影
鳳山縣舊城北門城牆重見天日,上端部分結構被破壞,成了民宅的鐵窗。記者蘇郁涵/攝影
2/2
護城河昔日有魚釣 後來臭死了
去年底,軍方拆除營舍後,這段城牆重現在民眾眼前。郭吉清說,這段城牆的中段有排水孔,底部有「下水道系統出口」,這是過去城內居民為了防止淹水特別打造的,以利雨水排入護城河。東萊新村居民依傍城牆建屋時,為了設置鐵窗有人破壞城牆上端結構,但總體來說,保留還算完整。
「景象依舊,人事已非」,今年70歲的左營區埤西里長余清榮說,在他11歲以前還能看到這段北門城牆,經常在下課後,拿著釣竿和玩伴到護城河釣魚、釣青蛙給媽媽「加菜」。
軍方興建營舍後,護城河的水變得很髒,他服役時是兩棲蛙人,曾出任務沿著南海大溝爬,全身沾滿汙泥,臭死了。城牆重現,兒時回憶全湧上心頭。
聯合報/蘇郁涵 報導
聯合報/邱瑞杰、柯永輝、張幼芳、陳建名 製作
主圖/蘇郁涵 攝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