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文化局委託專家學者,針對列冊追蹤的「花蓮福蘭社日據時期繡綵」及「豐田碧蓮寺木雕不動明王神像」調查文化資產價值,確認具有一般古物價值,後續將啟動文資審議程序,通過後將公告指定為古物。
30多幅來自花蓮北管班「花蓮福蘭社」的繡旗,長年保存在延平王廟,由地方文史工作者黃啟瑞搶救發現,延平王廟捐給花蓮市公所,3年前再轉贈文化局,因部分遭蟲蛀毀損,經修復後,目前保存在文化局。壽豐鄉豐田碧蓮寺石雕藥師佛佛像與木雕不動明王像,見證豐田三村漢民族信仰歷程。
文化局委託逢甲大學教授李建緯團隊調查,成果出爐,評估具有一般古物價值,李建緯說,花蓮福蘭社這批文物依材質分為織品和木質兩種,共33案、37件,是北管子弟班出陣或排場使用。
其中「貢底繡五獸方形綵」正面以含純金成分的金蔥線凸繡五獸「麒麟、老虎、豹、獅、象」,麒麟背上繡有「台北市永樂町雲彩製造」字樣,為日據時期大正、昭和前期特色。
豐田碧蓮寺木雕不動明王神像,經修復師莊竣傑檢測為松木,屬於整塊木頭雕刻的「一木造」形式,反映日治時期日本庶民佛教的傳入。
碧蓮寺的石雕藥師佛有舟狀背光、右手結施無畏印、左手持藥壺,與吉安慶修院的八十八石佛風格類似,建議後續再做專案研究。
雖然西部早已如此,但台東直到去年元宵遶境才出現熱舞的辣妹,立即成為焦點;今年有部分陣頭傳統經文消失了,播放小蘋果。一名女信徒就大罵「明明是人想看(辣妹),卻賴給神明,這樣的遶境,我不願意參加。」主辦遶境的天后宮主委林有德說,遶境活動逐年變質是不爭的事實,傳統遶境是為了消災祈福解厄,請神明保護一方平安;現在卻是為了搏取眾人的目光,以熱鬧為重,宛如嘉年華會遊行,令人憂心。台東大學教授賴亮郡說,全台廟會活動一直以來都在改變,但這幾年變質較嚴重,可能與缺乏相關規範、年輕人不了解廟會活動本質有關,從八家將走的步伐是否有意義,就可看出大概。會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二,一是陣頭維持訓練要較多時間和成本,但各家宮廟投資在這方面的不多;二是世代年輕人想法不愛受約束,喜歡以更花稍方式表現自己。文史工作者姜柷山說,民俗一直都在變化,現在和千百年前的作法也不會完全相同,加入新元素是難以避免的事,但如何取捨,該由民眾決定。市民潘聖旻等人則表示支持。他說,辣妹、小蘋果都是時下流行的產物,才能刺激年輕一代參加,他認為加入這些內容並無不妥,看待傳統其實不必太嚴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