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
本圖片僅供非營利使用,唯請註明出處 級別 民俗及有關文物
種類 信仰
公告日期 2009/10/08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0980242426號
指定理由 1.仁壽宮王船醮典與一般三年一科的王船祭不同,是十二年以後開始擲筊請示神意,所以至少是十二年才辦理一次,其王船祭所累積的能量甚為可觀,規模之大全國少見。 2. 遶境時轄境總動員,保存多種村落特色之藝陣,場面壯觀。 3. 王船醮典整個儀式極為完整,仍維持傳統樣貌,是台南地區三大醮典之一,有其歷史文化意義,也是當地居民生活中的重要信仰。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6條。
舉行時間
農曆 11月 1日
辦理週期
每逢(隔) 12 年舉行一次
辦理地點
臺南縣 歸仁鄉 歸仁仁壽宮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歸仁鄉仁壽宮俗稱「歸仁大廟」,其轄域約屬歸仁北里舊地,亦即今之「5角頭6村」(5角頭為:第1角紅瓦厝、第2角辜厝、第3角許厝、第4角後市仔、第5角楊厝,含括現今村里行政區域劃分之歸仁村、辜厝村、許厝村、後市村、看東村、看西村等地)。
依《台灣府志》記載,仁壽宮創建於明鄭時期,宮內主祀之保生大帝神尊,據傳係300餘年前明定國公鄭鴻達之部將吳鳩山隨鄭成功來台,為祈海途順遂,乃自福建同安縣白礁跪祈保生大帝金身1尊,隨身攜奉,安抵台島。初僅奉於吳宅,後因大帝顯化,靈驗異常,地方人士多獲帝祐,乃有立廟之議,遂由爐主吳鳩山發起募捐盛舉,於信眾同心協力下創立廟堂。清雍正2年(1724)增建兩廂,規模始具,而後歷有修建,同時依俗進行王醮大典,依據現有記載,仁壽宮首次建醮為日治時期明治42年(1909)己酉科,當時管理人林桂馨等人整修廟宇後,舉行了第一次5朝王醮,至1961年辛丑科、1977年丁巳科,亦各有建醮紀錄,1995年再次進行廟宇重修,經當時廟方主任委員兼任建醮總董事張主明主導重建,使得今日之廟貌規模,並進行乙亥科王醮。
論王船醮典之舉行,原應12年舉行一科,然仁壽宮王醮則多因故而未依俗如期舉辦,多以該廟宇重修或重建後,與「慶成」之由聯合舉行。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仁壽宮在醮典科儀中仍堅持保有甚多的風俗與慣例,除了傳統的王醮與科儀外,尚有由各戶自辦之「拜人客」、「拜門口」;依神示的「取舟參」、「請水」;請送天師、恭迎船師等神職人員就任、迎送交陪境各地陣頭;做「路醮」;「轅門官」之制與擲筊桮選「鯉魚公」之俗,為本地所獨有。詳細儀程為:
1.桮選主會團-科年1月初或之前。桮選正副主會、主醮、主壇、主普、三官首和王船長等神職;「主會團」愈至晚近人數愈多,最早是正副各一,1977年已易1正3副,1995年更擴大為1正4副。此一「主會團」與正副總董事和稍後禮聘的「轅門官」,即為醮祭的核心組織。
2.搭船廠-7月間。
3.拜人客-8月初。即「拜門口」之意,各戶自辦。
4.取舟參-8月初。即選取「龍骨」,多依神示入夜「向東出發」,轄境各武陣參與,以看東村北安宮禪師菩薩為開路先鋒,漫無目的地向東行進找尋,至關廟鄉「五甲尾」後折返經沙崙村,最後於看東村「旺萊宅埔仔」找到一株樟樹,祭祀後鋸下樹幹,隨即送至木材廠刨製成「舟參」,之後迎回王船廠進行「安舟參」,時已天亮。這之後,由預聘的王船師傅開始著手造船。
5.請水-8月中。此地稱「取水」,依神示於上午多「向北出發」,在武陣與先鋒轎引領下,最後在關廟鄉埤頭村許縣溪旁王姓所有的「強鑫機構器公司」深水井內,舀取「聖水」回廟。
6.請天師-11月初。此地以醮壇之一的「玉皇壇」(天公壇)為醮祭總壇,故需至台南市忠義路天壇(天公廟)「請天師」(迎請張天師)。先是轄境武陣齊至看東村北安宮迎請「先鋒官」禪師菩薩「上馬」,再返廟受旨領取先鋒旗、先鋒劍和先鋒印;接著所有武陣恭送主神保生大帝、先鋒官和「主會團」啟程,於民權路和中山路口揮別,乘車逕往台南市天壇「請天師」,並至仁和路仁和宮「請上帝公」前來觀醮。畢,原車經六甲村返廟,並接受在六甲村口恭候的所有武陣的歡迎。諸武陣於上午送行後,隨即組成香陣遶巡辜厝村「崁仔下」和六甲村全境,午前在六甲村路口恭迎「天師」蒞臨,並護送返回歸仁市區入廟。這之後,當日下午繼續遶巡部分看東村和歸仁村,畢,再恭送「先鋒官」禪師菩薩返回北安宮「下馬」。
7.安斗燈:11月初。安主會燈、董事燈等斗燈。
8.敦聘轅門官:於「入醮開五王」前舉行,由轄境各武陣分陣分別前往轅門官、師爺、正案公、副案公、王船長、副王船長、舵公、船師和日師(曆師)等人府上,恭迎蒞廟執行神職工作;其中「船師」因非本地人,所以都先安排到「王船長」家,再一起接受武陣恭請蒞廟。
9.一朝火醮:11月初中旬。為恭送火王之儀,此係南部醮祭特色,一般都送往南方「旋烜宮」(火王爺屬火,五行方位為南方)。
10.王爺開光醮:「火醮」後午夜舉行,5尊王爺與「中軍府」安奉於大轎中,由主會、董事親扛,直至「起轎」始開光點眼,賦以神靈,一般叫「開五王」;其時,主神保生大帝、天師爺和上帝公等神,則在旁觀禮。
11.五朝王醮:「王爺開光醮」當日起5天,屬道士團科儀,除「主會團」外,一般民眾並不參與。
12.王船出澳:王醮首日上午。王船結合七星平安橋,供民眾添和祈安,此俗已成為晚近南部王船祭典的共同形式。
13.點卯:王醮末日上午。此為沿襲舊時軍營卯時(上午5時至7時)點名之遺意,通常聘請官拜「名譽案公」的縣長親臨主持,對「主會團」諸公點名。
14.普渡:王醮末日下午。
15.遶境:王醮結束後翌日舉行1天。由轄境「5角頭6村」聯合關廟和「大人廟」等地交陪庄(廟)組成香陣,以看東村北安宮禪師菩薩為「先鋒官」。比較特殊的是,仁壽宮為歡迎交陪境蒞臨,特由轄境武陣分站恭迎諸陣入庄,由午夜一直到天亮,天亮後始聯合遶境。遶境結束「入廟」後,也是由轄境武陣再分站歡送交陪境諸陣回家。
在遶境香陣之外,另有一支奇特的「轅車官」出巡隊伍。「轅門官」職能類似曾文溪流域一帶的「旗牌官」,通常由仁壽宮「主會團」議決後,禮聘曾任文武官職者擔任,身穿清代武將官服,手捧王令,出門乘坐八抬大轎,主要任務是巡庄和查夜,出門前要先領令,回廟後得立即繳令。
轅門官是「中軍府」的化身,於「入醮開五王」前就任,之後每日上午7點領令巡庄,並探望各主會、董事、爐主和舵公等人宅第,表示神恩澤被,於9點半返廟繳令。入夜後,於6點半再度領令查夜,於廟域四境巡遶,以維王府安寧,畢,於9點半返廟繳令報平安。
16.送王:遶境後隔一日的午前舉行。遶境後休兵一天,讓神、轎、人、陣得以靜養休息,以備翌日送王。送王當日,先是大清早的「千歲爺登舟」,接著由「
狀元大哥」和善信牽拉啟航,送至廟南許厝村「下許」空地(現今「南區綜合活動中心」南邊)準備火化。時辰一到,點火化船,諸陣、諸轎遶船辭行,轅門官亦坐著大轎遶船3圈,之後繳令「辭職」;由於此地無水無溪,仁壽宮特在船前開溝,並請來消防車不斷「放水」入溝,象徵水到渠成,恭送王船順風順水出海。
此地王船雖有「鯉魚旗」(鯉魚公)之設,但並無「搶鯉魚」之俗,而是由善信預先「卜桮」(擲筊)祈得,桮選者需奉獻緣金若干。
17.做路醮:送王當日午後全境舉行。各戶各備牲醴於住家附近設案排拜,一來慰祭遊魂開方便之門,使王船祭典功德圓滿,一來恭請道士誦經路醮,超度亡靈樂登極樂世界。
18.送天師:送王翌日午前。由武陣恭送張天師及上帝爺返回台南市原廟;並在翌日「謝燈篙」後完全結束醮祭與王船活動。
1 則留言:
初次見面!
我,日本人
對道教有興趣
閭山・正一道祈禱有多少效果?
禮斗・財庫・招財符有多少效果?
對有錢人是不是馴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