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姓戲」、「放火獅」 申請聯國遺產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邱瓊玉/台北報導】 2010.05.18 03:21 am
台北市文獻會於去年主動將大龍峒保安宮的「家姓戲」、「放火獅」等民俗活動提列信仰類文化資產,但被學者專家封殺,保安宮決定撤銷此案,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登錄「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表示,台北市文獻會今年2月邀請宗教民俗學者專家共4人,在保安宮召開文資價值鑑定訪查會議,會中一致同意將「家姓戲」、「放火獅」、「牽車藏」及「豎燈篙」提列登錄為信仰類「民俗及有關文物」文化資產。
但今年5月4日,文獻會又找來一群包括古蹟建築、都市計畫、博物館、古物、書畫、甚至高空攝影,及文化局副局長、民政局主任秘書等非宗教民俗專業的學者專家,組成審議委員會。其中一名都市計畫學者認為「家姓戲」已失去姓氏宗親的支持,無保存必要;還有一名古蹟建築學者則認為「放火獅」類似鹽水烽炮,具危險性,也被封殺。
廖武治不滿表示,保安宮為突顯「家姓戲」重要性,從83年以廟方自有經費保存傳統,在每年保生文化祭28天演出,幾乎場場爆滿,他不解為何不值得保存。
至於「放火獅」已失傳近百年,但保安宮在83年參考大陸古火獅製作方式,紮製高達九尺瑞獅,火獅腹內裝有20多種各形蜂炮數萬支,而且火獅造型具民俗藝師手藝特色,非一般烽炮可比擬,高雄左營文化節都起而仿傚。
文化局副局長陳冠甫解釋,委員們主要是認為「家姓戲」過去都是由姓氏宗親贊助表演活動,如今卻是由保安宮統一出錢請戲班子演出,和傳統不符,因此未通過;至於「放火獅」也已改變原先歷史風貌,因此票數未過3分之2。
文化局長謝小韞表示,委員會審議結果出爐後,也有和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溝通,雖然「家姓戲」與「放火獅」未通過,但對於台灣傳統信仰習俗的影響仍是相當重大,因此也建議保安宮可將「家姓戲」與「放火獅」整合在「保生大帝信俗」,一併申請文化資產登錄。
【2010/05/18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