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傅50年手藝 傳承「七娘亭」
在金門,七夕家戶都會祭拜「七娘媽」,「七娘亭」是必備的竹編糊紙,成為特殊的祭祀文化。古崗社區發展協會為了推廣這項傳統文化,特別舉辦了一場「手工七娘亭研習」活動,80歲師傅董成真是目前製作七娘亭經驗最豐富的耆老,50年來製作用的綁繩是以不要的日曆紙搓揉成線,相當環保。
文史工作者林金榮說,七夕祭拜七娘媽的習俗源自東漢,如今盛行於閩南地區與台灣中南部,「七娘媽生」就是俗稱的「七仙女」生日,相傳小孩出生後,就是七娘媽的「契子」,所以每年家戶都在七夕準備豐盛祭品,包括麵線、油飯、芋頭、胭脂花、豆乾等物品來祭拜「契母」,祈求七娘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30歲就投身學習製作七娘亭的董成真說,製作七娘亭十分「厚工」耗時,單單竹編骨架用的綁繩,一座就要好幾十根。他說,「七娘亭」這種傳統工藝,利用竹枝編出壇架模型,再以彩紙黏出五彩花壇,並以黏土做成七仙女頭部,裹以色紙摺成的天衣裝飾,四周黏上龍柱、門柱等裝飾,通常一座需花2、3小時才能完成,一座手工七娘亭叫價約300元台幣,比市面上印刷平面化的貴,因此純手工製作的七娘亭已日漸式微。古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董倫如指出,金門由於傳統產業的沒落,導致許多傳統技藝後繼無人、逐漸消失,該協會希望透過研習課程的進行,讓參與人員瞭解傳統技術的精湛之處,讓這項珍貴文化得以流傳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