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黃宣翰/安定報導】 2010.05.30 03:59 am
安定鄉蘇厝長興宮管理委員會副主委謝福水,昨天得知瘟王祭被台南縣政府列為縣定民俗,感到很光榮。
記者黃宣翰/攝影
台南縣安定鄉蘇厝村長興宮「瘟王祭」因年代久遠,保留完整的祭祀科儀,獲台南縣政府列為縣定民俗;長興宮管理委員會副主委謝福水身兼製作王船師傅,昨天和廟方執事人員得知這項好消息,都很高興。
台南縣政府已經公告登錄安定長興宮瘟王祭為台南縣縣定民俗,並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長興宮列為保存團體。
長興宮管理委員會總幹事詹偉修說,長興宮瘟王祭典列為縣定民俗,廟方執事人員都很高興,希望未來有機會成為全國性的民俗,爭取更多經費保存傳統藝術民俗;民國101年長興宮將再舉行瘟王祭。
詹偉修表示,長興宮瘟王祭被登錄為縣定民俗的理由,包括年代久遠,保留完整祭祀科儀,儀式進行除遵循古禮外,遶境方式和王船製作、送神都具特色,值得保存。
長興宮瘟王祭的最大特色還有「請王」、「送王」儀式中的挑木桶潑水,以人力扛王船,而且是持續進行王船祭典,具傳承性。
長興宮每3年舉辦1次的燒王船慶典,地方相傳已有300多年歷史,近40年來王船都由當地老師傅謝福水在廟旁製造,謝福水遵循古法打造王船,公共電視曾拍攝他的造船進度,保存這項傳統技藝製作成紀錄片,同時作為鄉土教材。
謝福水說,長興宮供奉的是十二瘟王,廟內特別的是沒有神尊金身,只供奉牌位。由於象徵瘟王將人間的瘟疫都帶回天庭,保佑地方平安,廟內並未供奉神尊,只有在瘟王祭時才將瘟王請出,送到王船上燒祭,是地方信仰一大特色。
【2010/05/30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家姓戲」、「放火獅」 申請聯國遺產
「家姓戲」、「放火獅」 申請聯國遺產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邱瓊玉/台北報導】 2010.05.18 03:21 am
台北市文獻會於去年主動將大龍峒保安宮的「家姓戲」、「放火獅」等民俗活動提列信仰類文化資產,但被學者專家封殺,保安宮決定撤銷此案,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登錄「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表示,台北市文獻會今年2月邀請宗教民俗學者專家共4人,在保安宮召開文資價值鑑定訪查會議,會中一致同意將「家姓戲」、「放火獅」、「牽車藏」及「豎燈篙」提列登錄為信仰類「民俗及有關文物」文化資產。
但今年5月4日,文獻會又找來一群包括古蹟建築、都市計畫、博物館、古物、書畫、甚至高空攝影,及文化局副局長、民政局主任秘書等非宗教民俗專業的學者專家,組成審議委員會。其中一名都市計畫學者認為「家姓戲」已失去姓氏宗親的支持,無保存必要;還有一名古蹟建築學者則認為「放火獅」類似鹽水烽炮,具危險性,也被封殺。
廖武治不滿表示,保安宮為突顯「家姓戲」重要性,從83年以廟方自有經費保存傳統,在每年保生文化祭28天演出,幾乎場場爆滿,他不解為何不值得保存。
至於「放火獅」已失傳近百年,但保安宮在83年參考大陸古火獅製作方式,紮製高達九尺瑞獅,火獅腹內裝有20多種各形蜂炮數萬支,而且火獅造型具民俗藝師手藝特色,非一般烽炮可比擬,高雄左營文化節都起而仿傚。
文化局副局長陳冠甫解釋,委員們主要是認為「家姓戲」過去都是由姓氏宗親贊助表演活動,如今卻是由保安宮統一出錢請戲班子演出,和傳統不符,因此未通過;至於「放火獅」也已改變原先歷史風貌,因此票數未過3分之2。
文化局長謝小韞表示,委員會審議結果出爐後,也有和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溝通,雖然「家姓戲」與「放火獅」未通過,但對於台灣傳統信仰習俗的影響仍是相當重大,因此也建議保安宮可將「家姓戲」與「放火獅」整合在「保生大帝信俗」,一併申請文化資產登錄。
【2010/05/18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邱瓊玉/台北報導】 2010.05.18 03:21 am
台北市文獻會於去年主動將大龍峒保安宮的「家姓戲」、「放火獅」等民俗活動提列信仰類文化資產,但被學者專家封殺,保安宮決定撤銷此案,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登錄「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表示,台北市文獻會今年2月邀請宗教民俗學者專家共4人,在保安宮召開文資價值鑑定訪查會議,會中一致同意將「家姓戲」、「放火獅」、「牽車藏」及「豎燈篙」提列登錄為信仰類「民俗及有關文物」文化資產。
但今年5月4日,文獻會又找來一群包括古蹟建築、都市計畫、博物館、古物、書畫、甚至高空攝影,及文化局副局長、民政局主任秘書等非宗教民俗專業的學者專家,組成審議委員會。其中一名都市計畫學者認為「家姓戲」已失去姓氏宗親的支持,無保存必要;還有一名古蹟建築學者則認為「放火獅」類似鹽水烽炮,具危險性,也被封殺。
廖武治不滿表示,保安宮為突顯「家姓戲」重要性,從83年以廟方自有經費保存傳統,在每年保生文化祭28天演出,幾乎場場爆滿,他不解為何不值得保存。
至於「放火獅」已失傳近百年,但保安宮在83年參考大陸古火獅製作方式,紮製高達九尺瑞獅,火獅腹內裝有20多種各形蜂炮數萬支,而且火獅造型具民俗藝師手藝特色,非一般烽炮可比擬,高雄左營文化節都起而仿傚。
文化局副局長陳冠甫解釋,委員們主要是認為「家姓戲」過去都是由姓氏宗親贊助表演活動,如今卻是由保安宮統一出錢請戲班子演出,和傳統不符,因此未通過;至於「放火獅」也已改變原先歷史風貌,因此票數未過3分之2。
文化局長謝小韞表示,委員會審議結果出爐後,也有和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溝通,雖然「家姓戲」與「放火獅」未通過,但對於台灣傳統信仰習俗的影響仍是相當重大,因此也建議保安宮可將「家姓戲」與「放火獅」整合在「保生大帝信俗」,一併申請文化資產登錄。
【2010/05/18 聯合報】@ http://udn.com/
台南縣後壁鄉頂長社區打面宋江陣
打面節暖身 宋江成員歃血為盟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後壁報導】 2010.05.17 04:00 am
後壁鄉頂長社區打面宋江陣,配合打面節藝術踩街活動,昨天舉行開館儀式。
記者謝進盛/攝影
台南縣後壁鄉頂長社區打面宋江陣配合打面節藝術踩街活動,昨天破例舉行開館儀式,陣頭成員頂著大太陽操練,營造出宋江陣「武陣」氣勢,還安排有團員們「歃血為盟」儀式,為活動暖身。
頂長社區「打面」宋江陣已有150幾年歷史,是國內少數僅存具有特色藝陣之一,以往都是4年一醮,或泰安宮茄苳媽出巡,才有開館儀式。配合社區下月19日將舉辦108打面節藝術踩街活動,這次破例開館。
開館儀式,首先祭拜宋江陣守護神田都元帥及虎爺,還得準備白公雞,在田都元帥及虎爺神尊前,象徵性從白公雞雞冠上,略點雞血滴在盛滿米酒的碗公裡,讓宋江成員歃血為盟,振奮士氣。
頂長社區宋江陣也面臨傳承隱憂,張伯昭感慨,藝陣成員從原有108人,現僅剩20幾人,除有斷炊隱憂,不乏50多歲的「歐吉桑」,都快改名為「老」宋江陣了。這次經文建會、信義房屋補助頂長社區,以影像紀錄方式記錄保存,並舉辦108打面節藝術踩街,希望帶動更多年輕人加入,打造新氣象。
【2010/05/17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後壁報導】 2010.05.17 04:00 am
後壁鄉頂長社區打面宋江陣,配合打面節藝術踩街活動,昨天舉行開館儀式。
記者謝進盛/攝影
台南縣後壁鄉頂長社區打面宋江陣配合打面節藝術踩街活動,昨天破例舉行開館儀式,陣頭成員頂著大太陽操練,營造出宋江陣「武陣」氣勢,還安排有團員們「歃血為盟」儀式,為活動暖身。
頂長社區「打面」宋江陣已有150幾年歷史,是國內少數僅存具有特色藝陣之一,以往都是4年一醮,或泰安宮茄苳媽出巡,才有開館儀式。配合社區下月19日將舉辦108打面節藝術踩街活動,這次破例開館。
開館儀式,首先祭拜宋江陣守護神田都元帥及虎爺,還得準備白公雞,在田都元帥及虎爺神尊前,象徵性從白公雞雞冠上,略點雞血滴在盛滿米酒的碗公裡,讓宋江成員歃血為盟,振奮士氣。
頂長社區宋江陣也面臨傳承隱憂,張伯昭感慨,藝陣成員從原有108人,現僅剩20幾人,除有斷炊隱憂,不乏50多歲的「歐吉桑」,都快改名為「老」宋江陣了。這次經文建會、信義房屋補助頂長社區,以影像紀錄方式記錄保存,並舉辦108打面節藝術踩街,希望帶動更多年輕人加入,打造新氣象。
【2010/05/17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臺南縣 歸仁鄉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
本圖片僅供非營利使用,唯請註明出處 級別 民俗及有關文物
種類 信仰
公告日期 2009/10/08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0980242426號
指定理由 1.仁壽宮王船醮典與一般三年一科的王船祭不同,是十二年以後開始擲筊請示神意,所以至少是十二年才辦理一次,其王船祭所累積的能量甚為可觀,規模之大全國少見。 2. 遶境時轄境總動員,保存多種村落特色之藝陣,場面壯觀。 3. 王船醮典整個儀式極為完整,仍維持傳統樣貌,是台南地區三大醮典之一,有其歷史文化意義,也是當地居民生活中的重要信仰。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6條。
舉行時間
農曆 11月 1日
辦理週期
每逢(隔) 12 年舉行一次
辦理地點
臺南縣 歸仁鄉 歸仁仁壽宮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歸仁鄉仁壽宮俗稱「歸仁大廟」,其轄域約屬歸仁北里舊地,亦即今之「5角頭6村」(5角頭為:第1角紅瓦厝、第2角辜厝、第3角許厝、第4角後市仔、第5角楊厝,含括現今村里行政區域劃分之歸仁村、辜厝村、許厝村、後市村、看東村、看西村等地)。
依《台灣府志》記載,仁壽宮創建於明鄭時期,宮內主祀之保生大帝神尊,據傳係300餘年前明定國公鄭鴻達之部將吳鳩山隨鄭成功來台,為祈海途順遂,乃自福建同安縣白礁跪祈保生大帝金身1尊,隨身攜奉,安抵台島。初僅奉於吳宅,後因大帝顯化,靈驗異常,地方人士多獲帝祐,乃有立廟之議,遂由爐主吳鳩山發起募捐盛舉,於信眾同心協力下創立廟堂。清雍正2年(1724)增建兩廂,規模始具,而後歷有修建,同時依俗進行王醮大典,依據現有記載,仁壽宮首次建醮為日治時期明治42年(1909)己酉科,當時管理人林桂馨等人整修廟宇後,舉行了第一次5朝王醮,至1961年辛丑科、1977年丁巳科,亦各有建醮紀錄,1995年再次進行廟宇重修,經當時廟方主任委員兼任建醮總董事張主明主導重建,使得今日之廟貌規模,並進行乙亥科王醮。
論王船醮典之舉行,原應12年舉行一科,然仁壽宮王醮則多因故而未依俗如期舉辦,多以該廟宇重修或重建後,與「慶成」之由聯合舉行。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仁壽宮在醮典科儀中仍堅持保有甚多的風俗與慣例,除了傳統的王醮與科儀外,尚有由各戶自辦之「拜人客」、「拜門口」;依神示的「取舟參」、「請水」;請送天師、恭迎船師等神職人員就任、迎送交陪境各地陣頭;做「路醮」;「轅門官」之制與擲筊桮選「鯉魚公」之俗,為本地所獨有。詳細儀程為:
1.桮選主會團-科年1月初或之前。桮選正副主會、主醮、主壇、主普、三官首和王船長等神職;「主會團」愈至晚近人數愈多,最早是正副各一,1977年已易1正3副,1995年更擴大為1正4副。此一「主會團」與正副總董事和稍後禮聘的「轅門官」,即為醮祭的核心組織。
2.搭船廠-7月間。
3.拜人客-8月初。即「拜門口」之意,各戶自辦。
4.取舟參-8月初。即選取「龍骨」,多依神示入夜「向東出發」,轄境各武陣參與,以看東村北安宮禪師菩薩為開路先鋒,漫無目的地向東行進找尋,至關廟鄉「五甲尾」後折返經沙崙村,最後於看東村「旺萊宅埔仔」找到一株樟樹,祭祀後鋸下樹幹,隨即送至木材廠刨製成「舟參」,之後迎回王船廠進行「安舟參」,時已天亮。這之後,由預聘的王船師傅開始著手造船。
5.請水-8月中。此地稱「取水」,依神示於上午多「向北出發」,在武陣與先鋒轎引領下,最後在關廟鄉埤頭村許縣溪旁王姓所有的「強鑫機構器公司」深水井內,舀取「聖水」回廟。
6.請天師-11月初。此地以醮壇之一的「玉皇壇」(天公壇)為醮祭總壇,故需至台南市忠義路天壇(天公廟)「請天師」(迎請張天師)。先是轄境武陣齊至看東村北安宮迎請「先鋒官」禪師菩薩「上馬」,再返廟受旨領取先鋒旗、先鋒劍和先鋒印;接著所有武陣恭送主神保生大帝、先鋒官和「主會團」啟程,於民權路和中山路口揮別,乘車逕往台南市天壇「請天師」,並至仁和路仁和宮「請上帝公」前來觀醮。畢,原車經六甲村返廟,並接受在六甲村口恭候的所有武陣的歡迎。諸武陣於上午送行後,隨即組成香陣遶巡辜厝村「崁仔下」和六甲村全境,午前在六甲村路口恭迎「天師」蒞臨,並護送返回歸仁市區入廟。這之後,當日下午繼續遶巡部分看東村和歸仁村,畢,再恭送「先鋒官」禪師菩薩返回北安宮「下馬」。
7.安斗燈:11月初。安主會燈、董事燈等斗燈。
8.敦聘轅門官:於「入醮開五王」前舉行,由轄境各武陣分陣分別前往轅門官、師爺、正案公、副案公、王船長、副王船長、舵公、船師和日師(曆師)等人府上,恭迎蒞廟執行神職工作;其中「船師」因非本地人,所以都先安排到「王船長」家,再一起接受武陣恭請蒞廟。
9.一朝火醮:11月初中旬。為恭送火王之儀,此係南部醮祭特色,一般都送往南方「旋烜宮」(火王爺屬火,五行方位為南方)。
10.王爺開光醮:「火醮」後午夜舉行,5尊王爺與「中軍府」安奉於大轎中,由主會、董事親扛,直至「起轎」始開光點眼,賦以神靈,一般叫「開五王」;其時,主神保生大帝、天師爺和上帝公等神,則在旁觀禮。
11.五朝王醮:「王爺開光醮」當日起5天,屬道士團科儀,除「主會團」外,一般民眾並不參與。
12.王船出澳:王醮首日上午。王船結合七星平安橋,供民眾添和祈安,此俗已成為晚近南部王船祭典的共同形式。
13.點卯:王醮末日上午。此為沿襲舊時軍營卯時(上午5時至7時)點名之遺意,通常聘請官拜「名譽案公」的縣長親臨主持,對「主會團」諸公點名。
14.普渡:王醮末日下午。
15.遶境:王醮結束後翌日舉行1天。由轄境「5角頭6村」聯合關廟和「大人廟」等地交陪庄(廟)組成香陣,以看東村北安宮禪師菩薩為「先鋒官」。比較特殊的是,仁壽宮為歡迎交陪境蒞臨,特由轄境武陣分站恭迎諸陣入庄,由午夜一直到天亮,天亮後始聯合遶境。遶境結束「入廟」後,也是由轄境武陣再分站歡送交陪境諸陣回家。
在遶境香陣之外,另有一支奇特的「轅車官」出巡隊伍。「轅門官」職能類似曾文溪流域一帶的「旗牌官」,通常由仁壽宮「主會團」議決後,禮聘曾任文武官職者擔任,身穿清代武將官服,手捧王令,出門乘坐八抬大轎,主要任務是巡庄和查夜,出門前要先領令,回廟後得立即繳令。
轅門官是「中軍府」的化身,於「入醮開五王」前就任,之後每日上午7點領令巡庄,並探望各主會、董事、爐主和舵公等人宅第,表示神恩澤被,於9點半返廟繳令。入夜後,於6點半再度領令查夜,於廟域四境巡遶,以維王府安寧,畢,於9點半返廟繳令報平安。
16.送王:遶境後隔一日的午前舉行。遶境後休兵一天,讓神、轎、人、陣得以靜養休息,以備翌日送王。送王當日,先是大清早的「千歲爺登舟」,接著由「
狀元大哥」和善信牽拉啟航,送至廟南許厝村「下許」空地(現今「南區綜合活動中心」南邊)準備火化。時辰一到,點火化船,諸陣、諸轎遶船辭行,轅門官亦坐著大轎遶船3圈,之後繳令「辭職」;由於此地無水無溪,仁壽宮特在船前開溝,並請來消防車不斷「放水」入溝,象徵水到渠成,恭送王船順風順水出海。
此地王船雖有「鯉魚旗」(鯉魚公)之設,但並無「搶鯉魚」之俗,而是由善信預先「卜桮」(擲筊)祈得,桮選者需奉獻緣金若干。
17.做路醮:送王當日午後全境舉行。各戶各備牲醴於住家附近設案排拜,一來慰祭遊魂開方便之門,使王船祭典功德圓滿,一來恭請道士誦經路醮,超度亡靈樂登極樂世界。
18.送天師:送王翌日午前。由武陣恭送張天師及上帝爺返回台南市原廟;並在翌日「謝燈篙」後完全結束醮祭與王船活動。
本圖片僅供非營利使用,唯請註明出處 級別 民俗及有關文物
種類 信仰
公告日期 2009/10/08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0980242426號
指定理由 1.仁壽宮王船醮典與一般三年一科的王船祭不同,是十二年以後開始擲筊請示神意,所以至少是十二年才辦理一次,其王船祭所累積的能量甚為可觀,規模之大全國少見。 2. 遶境時轄境總動員,保存多種村落特色之藝陣,場面壯觀。 3. 王船醮典整個儀式極為完整,仍維持傳統樣貌,是台南地區三大醮典之一,有其歷史文化意義,也是當地居民生活中的重要信仰。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6條。
舉行時間
農曆 11月 1日
辦理週期
每逢(隔) 12 年舉行一次
辦理地點
臺南縣 歸仁鄉 歸仁仁壽宮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歸仁鄉仁壽宮俗稱「歸仁大廟」,其轄域約屬歸仁北里舊地,亦即今之「5角頭6村」(5角頭為:第1角紅瓦厝、第2角辜厝、第3角許厝、第4角後市仔、第5角楊厝,含括現今村里行政區域劃分之歸仁村、辜厝村、許厝村、後市村、看東村、看西村等地)。
依《台灣府志》記載,仁壽宮創建於明鄭時期,宮內主祀之保生大帝神尊,據傳係300餘年前明定國公鄭鴻達之部將吳鳩山隨鄭成功來台,為祈海途順遂,乃自福建同安縣白礁跪祈保生大帝金身1尊,隨身攜奉,安抵台島。初僅奉於吳宅,後因大帝顯化,靈驗異常,地方人士多獲帝祐,乃有立廟之議,遂由爐主吳鳩山發起募捐盛舉,於信眾同心協力下創立廟堂。清雍正2年(1724)增建兩廂,規模始具,而後歷有修建,同時依俗進行王醮大典,依據現有記載,仁壽宮首次建醮為日治時期明治42年(1909)己酉科,當時管理人林桂馨等人整修廟宇後,舉行了第一次5朝王醮,至1961年辛丑科、1977年丁巳科,亦各有建醮紀錄,1995年再次進行廟宇重修,經當時廟方主任委員兼任建醮總董事張主明主導重建,使得今日之廟貌規模,並進行乙亥科王醮。
論王船醮典之舉行,原應12年舉行一科,然仁壽宮王醮則多因故而未依俗如期舉辦,多以該廟宇重修或重建後,與「慶成」之由聯合舉行。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仁壽宮在醮典科儀中仍堅持保有甚多的風俗與慣例,除了傳統的王醮與科儀外,尚有由各戶自辦之「拜人客」、「拜門口」;依神示的「取舟參」、「請水」;請送天師、恭迎船師等神職人員就任、迎送交陪境各地陣頭;做「路醮」;「轅門官」之制與擲筊桮選「鯉魚公」之俗,為本地所獨有。詳細儀程為:
1.桮選主會團-科年1月初或之前。桮選正副主會、主醮、主壇、主普、三官首和王船長等神職;「主會團」愈至晚近人數愈多,最早是正副各一,1977年已易1正3副,1995年更擴大為1正4副。此一「主會團」與正副總董事和稍後禮聘的「轅門官」,即為醮祭的核心組織。
2.搭船廠-7月間。
3.拜人客-8月初。即「拜門口」之意,各戶自辦。
4.取舟參-8月初。即選取「龍骨」,多依神示入夜「向東出發」,轄境各武陣參與,以看東村北安宮禪師菩薩為開路先鋒,漫無目的地向東行進找尋,至關廟鄉「五甲尾」後折返經沙崙村,最後於看東村「旺萊宅埔仔」找到一株樟樹,祭祀後鋸下樹幹,隨即送至木材廠刨製成「舟參」,之後迎回王船廠進行「安舟參」,時已天亮。這之後,由預聘的王船師傅開始著手造船。
5.請水-8月中。此地稱「取水」,依神示於上午多「向北出發」,在武陣與先鋒轎引領下,最後在關廟鄉埤頭村許縣溪旁王姓所有的「強鑫機構器公司」深水井內,舀取「聖水」回廟。
6.請天師-11月初。此地以醮壇之一的「玉皇壇」(天公壇)為醮祭總壇,故需至台南市忠義路天壇(天公廟)「請天師」(迎請張天師)。先是轄境武陣齊至看東村北安宮迎請「先鋒官」禪師菩薩「上馬」,再返廟受旨領取先鋒旗、先鋒劍和先鋒印;接著所有武陣恭送主神保生大帝、先鋒官和「主會團」啟程,於民權路和中山路口揮別,乘車逕往台南市天壇「請天師」,並至仁和路仁和宮「請上帝公」前來觀醮。畢,原車經六甲村返廟,並接受在六甲村口恭候的所有武陣的歡迎。諸武陣於上午送行後,隨即組成香陣遶巡辜厝村「崁仔下」和六甲村全境,午前在六甲村路口恭迎「天師」蒞臨,並護送返回歸仁市區入廟。這之後,當日下午繼續遶巡部分看東村和歸仁村,畢,再恭送「先鋒官」禪師菩薩返回北安宮「下馬」。
7.安斗燈:11月初。安主會燈、董事燈等斗燈。
8.敦聘轅門官:於「入醮開五王」前舉行,由轄境各武陣分陣分別前往轅門官、師爺、正案公、副案公、王船長、副王船長、舵公、船師和日師(曆師)等人府上,恭迎蒞廟執行神職工作;其中「船師」因非本地人,所以都先安排到「王船長」家,再一起接受武陣恭請蒞廟。
9.一朝火醮:11月初中旬。為恭送火王之儀,此係南部醮祭特色,一般都送往南方「旋烜宮」(火王爺屬火,五行方位為南方)。
10.王爺開光醮:「火醮」後午夜舉行,5尊王爺與「中軍府」安奉於大轎中,由主會、董事親扛,直至「起轎」始開光點眼,賦以神靈,一般叫「開五王」;其時,主神保生大帝、天師爺和上帝公等神,則在旁觀禮。
11.五朝王醮:「王爺開光醮」當日起5天,屬道士團科儀,除「主會團」外,一般民眾並不參與。
12.王船出澳:王醮首日上午。王船結合七星平安橋,供民眾添和祈安,此俗已成為晚近南部王船祭典的共同形式。
13.點卯:王醮末日上午。此為沿襲舊時軍營卯時(上午5時至7時)點名之遺意,通常聘請官拜「名譽案公」的縣長親臨主持,對「主會團」諸公點名。
14.普渡:王醮末日下午。
15.遶境:王醮結束後翌日舉行1天。由轄境「5角頭6村」聯合關廟和「大人廟」等地交陪庄(廟)組成香陣,以看東村北安宮禪師菩薩為「先鋒官」。比較特殊的是,仁壽宮為歡迎交陪境蒞臨,特由轄境武陣分站恭迎諸陣入庄,由午夜一直到天亮,天亮後始聯合遶境。遶境結束「入廟」後,也是由轄境武陣再分站歡送交陪境諸陣回家。
在遶境香陣之外,另有一支奇特的「轅車官」出巡隊伍。「轅門官」職能類似曾文溪流域一帶的「旗牌官」,通常由仁壽宮「主會團」議決後,禮聘曾任文武官職者擔任,身穿清代武將官服,手捧王令,出門乘坐八抬大轎,主要任務是巡庄和查夜,出門前要先領令,回廟後得立即繳令。
轅門官是「中軍府」的化身,於「入醮開五王」前就任,之後每日上午7點領令巡庄,並探望各主會、董事、爐主和舵公等人宅第,表示神恩澤被,於9點半返廟繳令。入夜後,於6點半再度領令查夜,於廟域四境巡遶,以維王府安寧,畢,於9點半返廟繳令報平安。
16.送王:遶境後隔一日的午前舉行。遶境後休兵一天,讓神、轎、人、陣得以靜養休息,以備翌日送王。送王當日,先是大清早的「千歲爺登舟」,接著由「
狀元大哥」和善信牽拉啟航,送至廟南許厝村「下許」空地(現今「南區綜合活動中心」南邊)準備火化。時辰一到,點火化船,諸陣、諸轎遶船辭行,轅門官亦坐著大轎遶船3圈,之後繳令「辭職」;由於此地無水無溪,仁壽宮特在船前開溝,並請來消防車不斷「放水」入溝,象徵水到渠成,恭送王船順風順水出海。
此地王船雖有「鯉魚旗」(鯉魚公)之設,但並無「搶鯉魚」之俗,而是由善信預先「卜桮」(擲筊)祈得,桮選者需奉獻緣金若干。
17.做路醮:送王當日午後全境舉行。各戶各備牲醴於住家附近設案排拜,一來慰祭遊魂開方便之門,使王船祭典功德圓滿,一來恭請道士誦經路醮,超度亡靈樂登極樂世界。
18.送天師:送王翌日午前。由武陣恭送張天師及上帝爺返回台南市原廟;並在翌日「謝燈篙」後完全結束醮祭與王船活動。
嘉義布袋嘉應廟迎客王
嘉義縣布袋鎮新塭嘉應廟今天清晨舉辦已有182年歷史的「衝水路、迎客王」祭典,雖然廟方今年縮小規模並加強防疫措施,但上百位信徒還是擠爆王船碼頭,為避免群聚傳染,將傳統「鑽轎腳」改以衣物替代,祈願濱海觀光發展及縣民闔境平安,新冠肺炎疫情早日遠離。
新塭嘉應廟每年農曆3月27日都會舉辦「衝水路、迎客王」廟會,當地耆老表示,客王會搭乘一艘無形的王船,趁著潮水抵達新塭大排的王船碼頭,眾神明為歡迎13尊代天巡狩的遊海和7尊遊山客王,神轎都會下水迎接,形成「衝水路」習俗。
嘉義縣長翁章梁、立委蔡易餘、翁重鈞、縣議員蔡瑋傑、顏蔡淑惠、布袋鎮長陳鳳梅等人,今天上午到現場焚香祝禱,吉時一到,由嘉應廟主帥「李王」代天巡狩令旗帶領,各宮廟鑾轎在信眾吆喝及響徹雲霄的鞭炮聲中,衝入王船碼頭水域「迎客王」,場面非常壯觀。
翁章梁表示,廟方今年縮小舉辦規模,入口處一律量額溫、噴酒精消毒及留下連絡資訊,並要求大家戴口罩,把可能影響疫情的不確定因素降到最低,感謝廟方的用心,相信神明一定能體諒,讓傳統得以延續,防疫也做到百分百,滴水不漏。
嘉義縣布袋鎮新塭嘉應慶廟,神轎依舊衝衝衝地、衝進水裡迎接客王!全台罕見的「衝水路、迎客王」民俗慶典,信徒們扛著神轎衝進王船碼頭水裡迎接看不見的客王,場面壯觀熱鬧。 布袋新塭嘉應廟每年在農曆三月二十七日代天巡守生日時都會舉辦「衝水路、迎客王」儀式,信徒們相信,每年此時,有七尊遊山代天巡狩王爺、十三尊遊海代天巡守王爺,總共二十尊「客王」,會聚集在布袋鎮新塭外海一艘人類眼睛看不見的王船上,王船順著海水漲潮進入新塭地區作客。 這項頗具地方色彩的宗教活動,吸引全台善信及首長前來一睹,包括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洪東濤、教育部中教司司長蘇德祥、立委張花冠、翁重鈞及縣議員陳鳳梅等人,縣長陳明文更竭盡地主之誼,到場迎接客王。 嘉應廟供奉的尹王爺和九龍三公為了盡地主之誼,在這一天邀請了附近南鯤鯓舊三王、北港朝天宮糖甘媽、朴子配天宮三媽等寺廟神像下海迎接,由於一整年不見,彼此相當懷念,所以顧不得船尚未靠岸,數十頂神轎就衝衝衝地下水去迎接,便產生「衝水路、迎客王」的特殊場面。 由於是全省僅見,因此每年都會吸引大批民眾前來觀看,今年雖然遇上天候不佳,仍不減群眾熱情,早上八點不到,王船碼頭的王爺窟兩岸便擠滿了圍觀的群眾,神轎在感應到客王抵達時,抬轎者奮力衝到水裡,只見水花四濺,轎夫全身濕透,信徒們目不轉睛,儀式達到最高潮。 隨後,乩童即指示所有神轎陸續上岸,將客王迎回新塭嘉應廟作客,回程途中,善男信女紛紛趴跪路中,等待神轎通過,信眾跪拜「鑽轎腳」祈求神明保佑平安,鑽轎腳的善信盤踞整條馬路,綿延有一公里長,場面相當壯觀。 根據廟方表示,衝水路迎客王的習俗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每年都會舉辦,在受到一日的熱情招待後,客王又將領命出外巡守,廟方將於次日晚送客王回家,期待明年再相聚。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