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廟是由主奉觀音菩薩的「大觀音亭」與主奉保生大帝的「祀典興濟宮」所組成的寺廟,前者最早興建於明鄭永曆32年(西元1678年),後者則在隔年興建,從創建至今兩廟相連,並稱為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
廟方昨天舉辦文物展揭幕儀式,由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侯明福等人參與,會中邀請負責修復門神的修護師李志上說明修復過程。
興濟宮內的門神是由已故的彩繪大師陳壽彝所繪,正中的兩扇是大家經常所見的尉遲恭與秦叔寶,為唐太宗的武將,左、右4扇則繪有36官將,在一般廟內相當罕見,也是陳壽彝門神作品中,唯一36官將。
廟方說,傳說中36官將原是玄天上帝所有,玄天上帝的腸胃化為龜蛇在人間作亂,向保生大帝商借寶劍,並以36官將做為抵押,但玄天上帝收服龜蛇後卻無意歸還寶劍,36官將也因此留在保生大帝身邊,明代小說「北遊記」記有36官將的姓名。
廟方表示,興濟宮經歷民國105年的美濃地震,山川殿受損,在修復過程中,發現6扇門神板也年久失修,邀請李志上修復,歷經3年才完成。
李志上表示,修復過程中以X光機探照和比對日治時期昭和2年的老照片,左右門原本上面畫的是文官圖,後來才變成36官將,並經陳壽彝再重繪,可以看出門神板至少有近百年的歷史。
3月18日是觀音菩薩佛誕,台灣知名的陶藝家翁國禎大師,在今日獻上他30年的作品「玉壺春」來為觀音佛祖祝賀,並發表他的「七十回憶錄」。
翁國禎大師是台灣知名的陶藝家,他對於傳統文化和宗教信仰有著深厚的敬意,翁國禎大師與台南的「台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有著深厚的淵源,經常將他的陶藝作品捐贈給寺廟,以表達他對神明的敬意,與展現了他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愛。。
翁國禎大師的陶藝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而聞名,他擅長「鈞窯」的技巧,作品的釉色變化豐富,色彩鮮豔,翁大師也經常創作具有宗教意涵的作品,例如壽桃、陶缽等。
翁大師因身體因素來到台南養病,在友人介紹下,至祀典興濟宮向保生大帝祈求身體健康,而後康復,因此他對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有著一份感恩的心,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也十分感謝翁大師的善舉,並且將他的作品在廟內展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