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花蓮光復鄉保安寺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水淹光復鄉,釀成重大死傷,其中緊鄰馬太鞍溪的佛祖街,災情慘重。佛祖街因當地的140多年的保安寺供奉銅鑄釋迦牟尼佛像而得名,但23日堰塞湖溢流當天,保安寺也無法倖免於難,水淹半層樓高,如今洪水退去,滿地泥濘,災民必須努力清淤,重整家園。

光復鄉主要有三大聚落:歷史悠久的原住民聚集地馬太鞍與太巴塱,以及日治時代所立的大和聚落。「馬太鞍」是阿美族語「樹豆」(Fata'an)的意思,相傳馬太鞍族人祖先輾轉遷來此地,發現長滿「樹豆」,可以常保不壞,因此成了馬太鞍人的最愛,成了當地人民主食,於是該地就稱為馬太鞍,而馬太鞍又是阿美族人數最多的部落,因此馬太鞍也被稱為阿美族的首都。

二戰後,日治時代結束,1947年3月,國民政府將三聚落自原屬鄉鎮分出,合併成立光復鄉,也是慶祝台灣光復之意,不過近年地方也有呼聲,希望將光復鄉恢復原名「馬太鄉」。

至於佛祖街,是因保安寺得名,根據花蓮旅遊網介紹,相傳清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十月十五日,有一白髮老叟肩挑竹簍,放置馬太鞍社通事黃連勝住宅門前,飄然而去,籠中有銅鑄釋迦牟尼佛像,黃連勝遂將佛像安放自宅堂內,然後在今寺址處營建茅舍供奉佛像,隨著時代發展,現已改建為保安寺。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地藏王菩薩

農曆八月初一適逢地藏王菩薩聖誕,嘉義市長黃敏惠今(22)日先後前往北港車頭北嶽廟及九華山地藏庵擔任主祭官,恭賀地藏王菩薩聖誕千秋,誠心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現場各級民意代表、地方士紳、寺廟代表及眾多信徒齊聚一堂,共同參與盛會,場面隆重熱烈。

黃敏惠市長表示,地藏王菩薩聖誕不僅是嘉義重要的宗教盛典,更象徵信仰力量所帶來的安定與守護。這份慈悲願力不僅透過宗教儀式展現,也能在文化與教育中延伸傳遞,今日嘉義女中獻祝壽舞,即是教育力量的展現。黃敏惠市長特別感謝九華山地藏庵在蔡爾健董事長與董監事的用心規劃下,持續推動善舉,包含捐助弱勢家庭、急難救助、贊助學童教育經費、協助長者照護及公益慈善活動,讓信眾的願力化為實際行動,真正以地藏菩薩的心懷幫助需要的人。黃敏惠市長也特別提醒,颱風即將來臨,呼籲市民務必做好防颱準備,齊心守護家園。誠心恭祝地藏菩薩聖誕千秋,祈願嘉義市民平安順利、心想事成。

九華山地藏庵董事長蔡爾健表示,每年聖誕大典皆吸引全台信眾前來參拜,方秉持「慈悲濟世」理念,將供品化為資源,持續投入慈善公益,協助弱勢族群。他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愛心善行,讓信眾的祈願化為全民共享的幸福能量。

嘉義市民政處指出,嘉義市共有九華山地藏庵、北嶽廟與南嶽廟三座主祀地藏王菩薩的廟宇。地藏王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聞名。地藏王菩薩聖誕為農曆七月二十九日,而民俗月的最後一天亦是關鬼門的日子,故於翌日八月初一舉行慶壽大典,祈願人間安樂、社會祥和。此

次盛典,不僅是一場信仰盛會,更是將愛與關懷的精神串聯在一起的重要時刻。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普渡

 今(6)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民間習俗通常會在此時舉辦普渡儀式,以豐盛的三牲或五牲祭品,祭拜無主的孤魂野鬼,期望能與祂們和平相處,萬事順遂。對此,民俗專家張捷翔提醒,燒紙錢要分先後順序,且過程中不可用棍子翻攪,徹底燒完代表完全送達,最後等香燒過3分之2以上或完全燒盡後才能撤供,代表它們已享用完畢。

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張捷翔表示,中元普渡燒紙錢是有順序的,先燒紙錢給「普渡公」(大士爺或山神土地),感謝其維持秩序,再來燒給「好兄弟」的經衣、小銀,請它們拿錢後安分離開,不要打擾。

張捷翔強調,燒紙錢過程中,不可用棍子亂翻攪,以免紙錢破損,金紙要燒得徹底,代表完全送達。另外在普渡時,切勿嬉鬧喧嘩,尤其是小孩,避免對好兄弟不敬,也不可說出「鬼」字,盡量以「好兄弟」、「門口公」、「老大公」代替,更不可偷吃供品、碰觸供桌,而供桌應朝外、在門口祭拜,避免將好兄弟請入內。

另外,對於經營公司或投資股票,張捷翔說,中元普渡的關鍵在於誠心與尊重,透過豐盛的供品表達對無形眾生的佈施與尊重,建立正向氣場,一個乾淨、圓滿、吉祥的儀式,能幫助經營者和投資者建立信心,穩定心情,最後是趨吉避凶,遵守禁忌是為了避免負面心理暗示。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白馬寺

 隨著前任方丈釋永信因捲入爭議遭調查下台,這座曾被譽為「佛門商業帝國」的千年古剎,在2025年7月底迎來了新時代的掌舵者——來自「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的釋印樂法師。這位以清修簡樸著稱的新住持,上任後立即推動一系列鐵腕「去商業化」改革,引發了少林寺的劇烈變革,甚至傳出「離職潮」。為什麼晚了四個多世紀才建立的少林寺,其新任住持會來自白馬寺?這並非歷史傳統,而是一場震撼佛門的當代變革和路線之爭。公元64年的某個夜晚,東漢都城洛陽的皇宮內,漢明帝劉庄被一場神秘的夢境驚醒。夢中,一個金光閃閃的巨人從天而降,光芒萬丈。太史傅毅解讀此夢,認為這是西天佛陀的啟示。正是這場夢,催生了人類歷史上一場意義非凡的旅程——漢明帝派遣使者,不遠萬里西行,求取佛法。使者們穿越茫茫沙海,歷經四年艱辛,終於在中亞大月氏國遇見了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被漢明帝的虔誠所感動,懷抱佛經與佛像,毅然決定東渡中土。公元67年,一支特殊的隊伍抵達洛陽:兩匹白色的駿馬,背負著沉重的貝葉經卷,馱著佛光與智慧,來到了這個遙遠的東方帝國。為銘記這兩匹功勳卓著的白馬,漢明帝在次年(公元68年)下詔,在洛陽城西興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官辦寺院,並莊嚴命名為「白馬寺」。白馬寺的偉大,不僅在於其「第一」的誕生時間,更在於它開創了漢傳佛教在中國的幾乎所有源頭性節點。這些開創性的成就,被後世佛教界總結為「祖庭十古」,成為其至高地位的堅實基石:1.  第一座官辦寺院:開創了皇權建寺、國家支持佛教的先河。

2.  最早的譯經道場——清涼台:這是中國第一座翻譯佛經的聖地。

3.  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攝摩騰與竺法蘭在此合作譯出,標誌著佛教經典漢語化的開端。

4.  第一位漢人受戒僧:曹魏時期的朱士行在此受戒,開啟了漢人正式出家修行的歷史。

5.  最早來華的印度高僧駐錫地:兩位開山祖師在此弘法直至圓寂,其墓冢至今仍存。

6.  中國第一座舍利塔——齊雲塔:現存的金代磚塔,是洛陽現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築,見證了千年的風雨。

7.  第一本漢文戒律《僧祇戒心》譯出地:為中國僧團提供了行為規範。

8.  最早的梵文佛經收藏地:印證了早期佛教傳播的原始形態。

9.  第一次「西天取經」的起點:朱士行正是從白馬寺出發,成為中國歷史上西行求法第一人。

10. 第一場佛道義理之爭的發生地:開啟了不同宗教思想在中國的碰撞與交流。

這十個沉甸甸的「第一」,如同十根擎天柱,共同撐起了白馬寺在中國乃至世界佛為何「天花板」低調,後起之秀卻聲名遠播?

白馬寺擁有如此光輝的歷史,為何在普通大眾的認知中,其名聲卻常被晚它四個多世紀才建立的少林寺所掩蓋?這個謎團的答案,恰恰在於兩座寺廟迥然不同的文化定位與傳播路徑。教史上的獨特地位。它不僅是佛教的傳播中心,更是中國化佛教思想與制度的孵化器。白馬寺的使命是「譯經傳戒」,其核心價值在於宗教學術的源頭。它的故事內斂而深沉,記載於《後漢書》與佛經譯本的序言中,更像是一位深沉博學的歷史見證者。而少林寺,則在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另一項更具普世吸引力的超級文化符號——少林武術。從「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傳說到無數功夫電影的熱映,「少林功夫」成為一個超越宗教、跨越國界的流行文化符號。簡而言之,白馬寺代表著佛教的根與源,是宗教制度與思想的發源地;而少林寺則代表了佛教文化的枝與葉,是武術、禪宗等具體形式的發揚光大者。這也是為什麼,在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爆出醜聞後,中國佛教協會從白馬寺「釋源祖庭」派來的新掌舵者,其強硬的改革行動,不僅是對少林寺長久以來商業化路線的強力糾偏,更代表了中國官方對於宗教管理的一次重大調整。如今,白馬寺依然靜靜地坐落在洛陽,千年殿閣、元代羅漢像(鎮寺之寶的夾纻干漆羅漢)、誦經聲與遊客的腳步聲在古老的石板路上迴響。這座寺廟無需用香客如織來證明地位,它的榮光早已刻進歷史年輪。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活的史詩,是對佛教中國化最深邃、最有力的詮釋。

2025年6月11日 星期三

靈鷲山

 在台灣東北角一隅的靜謐山林,靈鷲山走過42個年頭,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一念悲願開啟,歷經堅毅實踐,成就一座兼具佛教莊嚴與心靈深度的華嚴聖山。2025年再添重量級禮物,福城開城,做為開山42周年的獻禮,這是繼世界宗教博物館之後,靈鷲山第二座心靈聖地的誕生,再次為世人開啟一扇內在覺醒之門。

聖山寺百年法緣 心道法師感召萬心

聖山寺建於1913年,原是當地仕紳吳春泉之母為供大眾學佛所建。1990年,吳春泉捐贈給心道法師管理,開啟嶄新法脈。當時雖僅是簡陋的鐵皮屋,但法會、活動不斷,接引無數信眾。自金佛殿動土、善法大樓上樑,到泰國副僧王為和平柱揭幕、三金佛蒞台供奉,歷歷皆是此地法脈傳承的莊嚴軌跡。心道法師一念悲心,發願為聖山寺建造玉佛。2008年親赴緬甸曼德勒山區,擇選玉石原礦,由當地國寶級大師領導百位持戒工匠,歷時數載,雕刻「放光玉佛」與「多寶臥佛」。期間,蟒蛇朝禮、蜜蜂結巢等瑞相頻現,感應非凡。2013年,兩尊玉佛抵台,信眾齊心發願啟動「為玉佛蓋一個家」計畫,最終成就今日福城。福城是佛像安奉之所,也是一座結合佛法教育、文化藝術與心靈轉化的平台。靈鷲山當家常存法師於接手福城籌建後,經歷諸多不可思議的順緣成就,建築設計、展覽製作、創意營運與志工招募,一切水到渠成,彷彿玉佛的願力悄然展現。

「一佛發願,千佛護持。」常存法師回憶,福城初期的籌建歷經多位建築師及策展團隊,因緣不具足而無法順利推動,最終在國揚集團創辦人侯西峰董事長推薦下,由元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知名的建築師柯宏宗重新構築整體樣貌,並結合「光助大房」策劃團隊,以「敘事空間」概念、創意設計,體現福城所蘊含的文化厚度與人文溫度。

常存法師非常感謝籌建期間彭家麟總監、卓靜美專案經理,盡心竭力、既專業又耐煩的整合推動。過程中見證放光玉佛、多寶佛感應度化工作人員茹素、戒菸的改變,佛光照見人性微光,令人動容。

願心命名 蘊含福生寶城願景

常存法師分享命名由來。他認為,這裡不僅是座廟,還是廣植福田、發菩提心、緣起成佛的地方,腦中浮現《六十華嚴》中善財童子誕生地「覺城」,《四十華嚴》的「福生城」,《孔雀明王經》中的「幸福城」,遂取名為「福城」。結合使命與願景,正呼應心道師父利益眾生、人人幸福的內涵。

他欣慰的說,「心道師父42年前來到地處偏遠的福隆,希望以佛法,造福地方、造福台灣。也因為此願力,很慶幸感召到多元專業的施建志總監等優秀團隊,我們深信福城不光是宗教聖地,更將成為貼近社會人心的藝術、文化、心靈交流寶地。期許不忘啟建初心,發起神聖願心,接引更多有緣人來此同願同行。」



諸佛海會聚福城,玉佛開光照大千!6月14日吉日良辰,在300多人見證祝福下,座落於新北市福隆聖山寺的靈鷲山福城,歡喜迎來揭幕與玉佛開光雙重盛事。現場佛光燦爛、法音繚繞,祥獅獻瑞吐聯祝賀,鞭炮與鑼鼓聲中揭開紅幔與綵球,五色彩帶與紙花從天灑落;開山住持心道法師敲響開運大鑼,為「放光玉佛」與「多寶臥佛」殊勝開光,海內外佛子虔誠禮敬,透過直播跨越時空,見證法脈弘傳與榮耀的歷史時刻。

籌建10年的福城,與自然山海相依,將在6月22日歡喜開城,是承載著靈性生態、四期教育與AR科技的佛法寶城。現場有人雙手合十祈願,感恩福城開城,幸福啟程,讓每顆心都能看見慈悲、聽見法音、活出信仰;有人淚眼盈眶,感動地說:「玉佛終於有家了!這不僅是佛像開光,更是十年願力的顯現。」2013年底,聖山寺喜迎來自佛國緬甸重達180公噸、高達6公尺的「放光玉佛」與身長10.2公尺的「多寶臥佛」,玉佛眉眼低垂內蘊慈悲,威德俱足。2016年,護法善信發起護持「為玉佛蓋一個家」,晶瑩剔透的玉石內藏紅、綠、藍寶石,3年雕刻期間,百餘位雕刻師清淨齋戒,蟒蛇朝禮、蜜蜂結巢等瑞相頻現,決定佛首位置時,一群蜜蜂盤聚結巢指向台灣,顯見玉佛與台灣有著殊勝因緣。

10年築夢入福城 多寶放光耀人間

14日祥雲滿天,灑落於山海之巔,上午11時30分,福城現場吉祥喜氣、眾心共鳴,歡慶午宴中,福隆國小鼓隊「福氣隆隆」震撼演出,為歡樂慶典揭開序幕。善財童子引導貴賓分別前往福城「放光門」和「多寶門」,祥獅吐聯降下「佛光普照,三寶興隆,福城開光,啟運和平」吉祥語,鑼鼓聲和鞭炮聲不絕於耳, 歡喜熱鬧極了。

現場貴賓雲集,包括: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監事長暨中國佛教會副理事長明光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慧倫法師、廣修禪寺大慧法師、善化寺住持宣融法師、高雄光雲寺住持法果法師、香光山寺監院見竺法師、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法師們,以及內政部常務次長吳堂安、內政部宗教及禮制司司長林清淇、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貢寮區長柯建輝、新北市警察局瑞芳分局長李智源、靈鷲山護法總會副總會長何語、鄭呂碧雪、大功德主、福城建築師齊聚一堂。

AR結合光影互動 佛國勝境真實展現

隨後,眾人一起進入福城聖殿。現場特別融入AR沉浸式科技與LED光牆技術,佛前虛實交錯,輪播投影出觀音菩薩、石窟、光影、極光、森林等畫面,眾人身歷其境,彷彿與諸佛同在。吳堂安次長代表內政部長劉世芳致詞表示,福城落成不只是靈鷲山弘法利生的新起點,更代表台灣宗教發展的新高度,兩尊玉佛和象徵護法與覺醒的金剛柱、智慧燈,猶如福德與智慧廣布在人間。代表新北市長侯友宜出席的副市長朱惕之讚賞靈鷲山推廣「靈性即生態」理念,這份堅持一直是典範,福城也將宗教哲思、藝術美學、建築設計與科技共構為心靈平台,成為東北角閃耀的文化亮點。

靈鷲山傳承漢傳、藏傳、南傳佛教三乘法脈, 緬甸仰光全國上座部僧伽巴利大學校長鳩摩羅尊者(Ashin Kumara)、弘法教育部副所長塔拉薩帕(Ashin Therasabha)和波穩尼威皇家寺院探帕庫比丘(Phrakru Sangkasitthikorn)以南傳儀式讚誦《證悟偈》和《十二緣起文》祈福,供花、供寶傘,梵音與禮讚繚繞。三乘法脈同讚佛德 緣起成佛悲心周遍

2 時30分,楊枝淨水讚聲起,貴賓捻香祈願,心道法師在〈大悲咒〉持誦聲中繞玉佛壇城灑淨,如法如儀主持玉佛開光大典,法音充盈如沐法雨,福鼓共鳴莊嚴歡喜。福城成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果實,心道法師感恩和感動每位功德主陪伴福城每個階段、每個挑戰,都是玉佛的使者。40年前,他在靈鷲山上閉關發願,要把佛法帶給福隆,希望造福人間、造福地方、造福台灣、造福世界。福城是佛法深根在地、弘法利生的起點和福地,希望人人都能在福城遇見佛法、轉化生命、成就智慧、福氣滿滿。

啟燈儀式中,功德主陳進財高舉雷射筆點亮天幕星光,瞬間流星劃過天頂閃耀,寓意佛放光明、普照眾生。圓滿時分,人人手捧心燈祈願,那一刻,千燈齊明、千願同發,靈鷲山常住法師圍繞佛前領唱《三寶頌》,音聲禮讚如海潮湧動,聲聲直透虛空,祈願三寶常住世間,佛法甘露潤澤十方,一場天人同慶的開光盛典,正式寫進福城傳說。

菩提願行弘基永固 護法功德永留芳

福至心靈、眾心成城!心道法師感恩所有護持善信滴水成河,萬善所集虔心建寺,共造聖山圓滿福城。靈鷲山國際榮譽董事總會總會長陳進財、副總會長馬來西亞葉聲酉闔家、副總會長黃瀚民,以及林芳瑾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林芳寬、國揚集團創辦人侯西峰、元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柯宏宗、泰國哈大利電扇有限公司負責人邱慧玲闔家,以師志為己志,發大心行大願,全心擁護靈鷲山建設、福城建寺、造佛,在功德牆上留下歷史,也刻下未來。心道法師特別致贈福城阿育王柱銅製獎座,感恩他們涓滴不絕,功德匯聚成福城光芒。

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媽祖進香白沙屯

媽祖進香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今年吸引超過32.9萬人報名,刷新歷年紀錄。與去年18萬人相比,成長幅度將近一倍,除了人數激增,也出現愈來愈多的年輕信眾,連外媒BBC都特別報導關注這股熱潮,並指出年輕人不只參與,更透過科技與社群媒體,重新定義這場宗教盛會的樣貌與意義。

這項為期10天9夜的徒步進香活動,從苗栗拱天宮出發,長途跋涉的過程對許多人而言不只是朝聖,也是磨練心志的旅程。隨著參與者的年齡層逐漸下探,主辦單位也同步推動數位化策略,包括臉書與YouTube直播、以及GPS路線追蹤,讓無法親自到場的民眾也能同步感受進香氣氛。「跟著媽祖不再只是信仰行動,更變成網路上的路上的即時互動體驗。社群平台上,年輕人踴躍分享他們的進香過程,有人記錄腳起水泡的痛苦,有人記下路邊居民提供物資的溫暖。甚至有參與者在X平台表示,這不僅是宗教儀式,更像是與土地對話的旅程。他認為,這是一種透過雙腳踏實走過台灣土地的方式,找回與地方的感情。

BBC在報導中指出,白沙屯進香吸引年輕族群參與的現象,展現出新世代對台灣傳統文化的重新認同。他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信仰,而是主動透過各種方式介入其中,進一步詮釋與放大其價值。

例如在性別與平權議題方面,部分年輕信徒將媽祖視為包容的象徵。他們會在進香途中穿著變裝服飾,透過行動傳達「信仰不分性別、媽祖對每個人一視同仁」的理念,有人甚至以「媽祖的愛不分性別」作為行動標語,呼籲社會更加包容。

此外,進香活動的科技整合也讓參與者更能掌握即時動態。無論是在車內用手機查看GPS位置,或是透過直播觀看隊伍進度,信徒都能感受到「媽祖與我同行」的陪伴感。這樣的參與方式,不僅貼近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也讓宗教活動與現代科技無縫接軌。

這種融合傳統與創新的進香文化,也讓外媒感到好奇。BBC認為,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正以全新的姿態,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信仰實踐之一,也讓世界看見台灣宗教文化的變化與活力。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九豬十六羊

 明朝末年,叛亂領袖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因不願受辱而自縊於煤山。到了清朝時期,明代遺民為迴避官府疑忌,於崇禎殉國日——農曆三月十九日假太陽公生日為由,祭拜崇禎皇帝,是為太陽星君。明思宗死後,明朝官員在南方先後擁立皇族宗室為帝,以南明政權延續明朝,直到最後一位永曆皇帝被清軍處死。而效忠南明政權的抗清將領鄭成功,也於西元1661年驅逐在臺荷蘭人,並以臺灣為根據地建立政權,此時,太陽星君信仰也隨之傳入台灣。

 

在祭拜太陽星君的祭品中,以「九豬十六羊」最為特殊。以往台南縣市、台北市,以及高雄市都曾有此祭習,然現今仍保留此習俗者,只剩台南市和高雄市。有學者認為「九豬十六羊」可能隱含「反清復明」意涵。太陽光明的意象與「明」的國號同義,明朝國姓「朱」則與「豬」諧音,祭品的「九豬」有「救朱」或「久朱」的諧音,而「羊」又與「陽」同音,明代自朱元璋開國至崇禎亡國共有16位皇帝,「十六羊」即有象徵紀念明代16位國君之意。太陽隱含著對明崇禎的思念,然對於靠天吃飯、從事農耕的台南人來說,有另一層次的重要性。每逢農曆三月十九日,人們就會在戶外露天擺設香案,向天上的太陽祭祀,形式如同拜「天公」。由於過去經濟狀況不佳,所以部分廟宇的太陽星君神位並未設置神像,而以令牌、印信、神牌位等來替代,因此許多人認為太陽是無像。如今,大部份的民眾習慣祭祀要有像,才有信仰的憑藉,所以供奉太陽星君神位的廟宇,在信徒經濟能力狀況佳的情形下,幾乎皆以神像來供奉。

 

臺南市內的三官廟、開基玉皇宮等廟宇至今仍有供奉太陽星君。而每逢太陽公生,開基武廟會於廟埕朝東設一拜壇供信眾祭祀太陽公,水仙宮市場的攤販也會在巷弄設祭壇朝東焚香祝禱,以求風調雨順。祭祀太陽星君時,供桌上會擺放「九豬十六羊」、薑、糖等山珍海味,以及茶葉,然而,九豬十六羊牲禮耗費大,因此祭祀時以九豬十六羊糕餅代替,其中尖嘴是羊,寬口則是豬,豬羊耳朵不一樣,也會在豬身塗上朱砂辨別。 

早年,九豬十六羊只用於祭拜太陽星君,現今只要有神明生日,或逢普渡,就會有客人訂製九豬十六羊。然而,近年來由於民眾飲食習慣改變,慣用的傳統祭祀用品也產生變化,大部分餅舖除非太陽星君生日,已不再製作九豬十六羊,寶來香餅舖則是例外。

 

寶來香餅舖 傳承八十年的老味道

 

年節將近,台南中西區的水仙宮市場人聲鼎沸,買年貨的人們在濕漉漉的地板上來回穿梭著,走到市場盡頭,一家陳列麻花捲等零嘴、各式糕餅、喜餅的店面映入眼簾,抬頭一看,匾額上方斑駁地寫著〈寶來香餅舖〉,而店裡的老闆娘蘇桂鳳正專注地製作糕餅和麵茶。

 

寶來香已傳承八十年,早年蘇桂鳳的公公從福州帶回糕餅技藝,並以腳踏車沿街叫賣販售糕餅,之後租了水仙宮市場的店面,而原本做精品成衣的蘇桂鳳,在三十歲時因餅舖人力匱乏,所以前來幫忙,並考取了糕餅證照。「雖然我是傳統老店,但是備而沒有用也沒關係啊!」她說,只要肯學,沒有事情辦不到。寶來香至今已傳到第三代,是現代少數還有在製作九豬十六羊糕餅的餅舖。「這種東西就是賣的金額沒有很多。」蘇桂鳳說,在菜市場販賣糕餅,缺少精美包裝和企業行銷,很難提高單價,且糕餅店收益受季節限制,夏天因為天氣燠熱生意差,冬天或年節期間卻又忙不過來,因此許多傳統餅店都關門了。製餅不易  仍持續守護九豬十六羊

 

在台南市,九豬十六羊的製作類型包含鳯片糕、 鹹糕、綠豆糕、餅皮、麵粉酥、豆餡等,而寶來香餅舖則分成鹹糕和甜綠豆糕,綠豆糕除了基本的糖、熟糯米粉,還會再加入研磨的綠豆粉增加甜味。將餡料壓合、搓揉均勻後,會變成綿綿狀,始可放入以木或錫製的九豬十六羊模具中,等待風乾半日,再以敲打方式將糕餅取出。「最大的難處就是容易破、容易斷。」蘇桂鳳表示,若在敲打途中,糕餅不慎斷裂,就必須淘汰、重做,因此製作過程既費時又費工。

 糕餅製作過程繁雜,成本高、獲益少,然寶來香餅舖仍堅持繼續經營傳統產業。「不然沒人傳承,這個產業就沒了,會蠻可惜的。」說到這裡,蘇桂鳳停下手邊的工作,惋惜地看著前方,眼神透露著無奈。八十年來寶來香的糕餅仍是許多老顧客的回憶。「老人家九十幾歲在美國,也在想念我家的東西。」蘇桂鳳說,以前的人上學前一定要來買餅舖的糕餅,如今寶來香雖然沒有現代化宣傳方式,也能靠著口碑和品質持續吸引顧客光臨。

 

過去,廟方都會準備九豬十六羊祭品祭祀太陽星君,然隨著時代的演進、其他神明的重要性提升,太陽星君信仰逐漸被世人遺忘,祭品也簡化為鮮花、水果、壽桃、壽麵等。而製作傳統糕餅的老店,因受到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及西式麵包店的衝擊,紛紛休業,時代的眼淚在此表露無遺。然而,九豬十六羊糕餅是歷史悲憤、反清復明思想下的產物,其展現的文化意涵,包含當時皇帝與臣民間的尊卑關係、遺民面對動亂的韌性以及地下式的傳播思想,值得世人細細品嚐與剖析。

 

九隻豬,十六隻羊,形貌特殊、雕刻精細的「九豬十六羊」糕餅如夜空中最後的一顆星,在水仙宮市場中發散微弱的光,其中隱藏的有台南歷史的足跡,也有寶來香糕餅師傅最後的堅持。